建设新农村注意不要破坏乡村、乡土要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5 16:5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怎样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为回应网民关切,2014年6月5日15时,中国政府网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作客在线访谈栏目,深入解读《意见》。

    [主持人]网友非常关心的是《意见》里面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工作是怎么确定的?

    [赵晖]指导意见确定的重点工作分了三大块,一是全力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也就是水、路、危房改造的问题;二是要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三是稳步推进宜居村庄建设。这三步曲就是我们开始讲的按照农村建设三阶段规律和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阶段,也就是现在所处的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后期和第二阶段初期,来确定的当前的我们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把农村的这些生活条件在2020年之前基本完善起来,同时以垃圾污水为重点推进村庄的环境整治,这符合我们国家农村的现实,也符合农村建设的规律。但是不是说就不搞美丽乡村、宜居村庄,有条件的地方,已经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地方可以推进。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我们,就是在当前我们搞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这个阶段,一定不要忘了下一步我们会进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这个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注意把乡村要素、乡土要素,看着挺土的,但是在未来看是很有价值、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的东西不要破坏掉,当成落后的东西拆掉,建一些城市的东西进来,否则到第三阶段我们会很后悔。

    在法国我们看了一组照片,挺生动的,一个60年代、一个90年代是同一个农村地点的照片,60年代和我们国家一样的,农田之间的灌溉渠是水泥建的,很光很平,线也很锐,90年代同一个点的照片是人们挥锄头砸掉水泥的照片,重新建成乡土的。这就说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会忽略乡村的这些要素,但是最后又要返回去做。但是发达国家总的来讲他们走的弯路并不是很大,我们必须指出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盲目照搬城市,破坏乡村风貌、破坏传统文化、乡土要素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在各种场合,在指导意见,在一些规范和示范上在努力强调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 胡国香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