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怎样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为回应网民关切,2014年6月5日15时,中国政府网邀请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作客在线访谈栏目,深入解读《意见》。 [主持人]第40位网友的留言:农村为什么不能自盖住房?是逼农民进城买楼吗?农村空心村问题,闲置宅基地应该出台具体处罚方案。 [赵晖]不让农民自己建房在一些地方确实是有发生的,也分了几种情况,主要是在土地紧张的地方。但是从国家的政策来讲,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没有变,就是一户一宅,还要坚持这个政策。有些地方确实土地紧张,没有宅基地可再分了,有些地方就在一些地区集中建了楼房,让新分户的农民买这个楼房,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一类就不一样了,他是既不让你建房,也不让你现有的住在房子里的这些老人修复、重建、翻新、改造都不让,目的就是让这个房屋渐渐地自然破损,破损了就把这个地要收回来,然后让你到镇上他们盖的这个楼里去,但这也不完全出于恶意,其动机主要是出于土地,要把这些宅基地减少,把指标用在城市建设用地上。这个做法我们是反对的,也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精神的。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他们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一些土地紧张的地方,到今天他的城市规划仍然在进行扩张型的规划,那么就需要地。这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只剩下基本农田了,没有地方可扩了,只剩下一条路就是农民的宅基地。所以编制规划的时候就要大量地把村庄通过引导消除掉,引导手段包括不让农民建房、修房,让它自然损毁,有的规划做得比较过,规划70%-80%的村庄计划未来要消除掉。这就跟我开始讲的让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他们的想法就是城市是高效的、现代的,农村是落后的、浪费的,所以就恨不得把农村都消灭让人们都进到城市里。理想的做法我们也跟这些地方建议过,应该想办法适当提高农村的人口承载力,这个承载力就不仅仅是老人、小孩了,要让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也住在农村,比如白领等等。许多村庄现在只剩下老人、小孩,使用率是很低的,为什么不把农村建得更好一点,把现有的农村的人口承载力再提高一点呢?将来的形态肯定是农村很漂亮,有很多传统村落,有田园风貌,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局面更理想,而绝不是说80%的农村都消灭掉,只剩下大城市,那么我们恐怕就要犯错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