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储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60年的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内蒙古在打造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我想请储书记介绍一下这项生态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于首都北京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没有帮助?谢谢!
[杨晶]:我来回答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对待,具体的做法有这么几点:在工作方针上,我们主要是以保护为主,保护和建设并举。在工作布局上划分了五大类的重点治理区,其中像环北京和天津周边的风沙源治理区,在工作重点上我们积极推进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重点工程。
在工作措施上,把生态建设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把农牧民的增收,扶贫开发以及生态移民,同我们实施的“围封转移”战略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出现了“双增双减”的效果。“双增”就是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4.8%增长到2006年的17.6%。林木蓄积量比1999年净增了8千万立方米。在“双减”方面,据国家第三次国土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去年的荒漠化面积比1999年减少了2400万亩,沙化的面积比1999年减少了730万亩。
这几年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沙尘暴的发生起数大大减少,这对北京和天津气候的影响,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风沙源不仅是内蒙古,还有若干个点,内蒙古这块我们尽了自己的所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