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联合3>> 重要内容提示
 
气象局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设备对灾害进行监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4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8月14日9时 , 中国气象局举行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郭亚曦司长和有关专家介绍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工作情况。 郑国光局长致辞,王守荣副局长主持发布会。

    [王守荣]下面我们愿意回答新闻界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有请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博士和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振林博士,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是不是今年极端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特别大,我们在加强观测与减灾方面,近期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另外一个问题是,今年我们气象局已经发布了渍涝和中暑气象预报,是以前没有的,近期有没有其他的气象预报推出。

    [王守荣]我简要回答一下你的问题,然后再请宋连春司长做详细回答。

    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是紧密关联的,那么我们讲到的气象灾害,它本身是一种异常的气象现象,包括天气和气候两个方面的灾害。那么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灾害成加剧趋势,一些气候极端事件,成了灾害。比如温度走向极端就是高温,这样就加剧极端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大家知道,工业革命100多年以来,气候不断的变化,那么气候极端事件气象灾害也成了加剧趋势。最近二三十年以来,气候变暖幅度加大,极端事件频率也在加剧,损失也在加剧,最近一二十年总体趋势如此。

    今年以来,极端事件也造成了灾害,比如说今年春天我们在东北的大雪,紧接着后来雷电灾害,我们汛期的洪涝灾害,包括强降水和台风造成的洪涝灾害,还有干旱。这一段时间里,南方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湖南还是干旱,东北前一段时间也是比较旱的。典型的就是重庆去年是百年的大旱,今年是115年大涝,这都是极端事件和气象灾害典型表现。我们中国气象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对防灾减灾应对极端事件高度重视。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国务院报告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国办49号文件,就是加强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包括应对气候极端事件,有关更详细的资料,我们下面请宋连春博士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宋连春]的确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们国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应该说是我们多项气象记录被打破,整个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强的特征,包括区域性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淮河流域整个7月份降雨量属于历史第二高,江南、华南发生区域性夏旱,包括东北,还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非常频繁,雷电导致人员死亡人数是历史之最。我们气象局在防御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几方面,一个是我们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设备对灾害进行监测。第二我们提高了精细化对我们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水平,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水平。第三点是我们加强气象预报信息发布工作,我们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使我们气象灾害预报信息传达到广大社会公众手中,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的努力。第四方面工作针对气候变化变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新的特征,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国家气象防灾减灾规划,这个规划对我们新时期气象灾害变化特征,怎么样防御都做了明确的相应规定,希望这样的规划能够指导我们各个部门政府,有效防御我们气象灾害的问题。第五是我们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工作,我们印发了很多宣传材料光盘,下发到社区,下发到中小学校,希望能够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来提高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第二个问题,就是增加预报项目,这是我们发展的趋势,中国气象局会根据各行各业对气象工作预报更精细化的需求,我们会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一些预报产品,比如讲最近我们跟铁道部联合下发文件,我们要针对铁路交通安全问题提供气象保障服务,这样的产品,我们还会更多的。

    [王守荣]我还要给记者朋友提供一个信息,我们初步考虑在9月份召开全国性防御气象灾害的会议,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会议,到时候我们会及时跟新闻界朋友联系,欢迎你们来参加这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