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4日(周二)上午10时,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2007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届推普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现在规范汉字表已经发布了,今后怎么样来更新这个汉字表,更新的频率会怎么样?
[赵沁平]规范汉字表还没有发展,但是研制阶段已经基本完成,这个月材料就可以提交到教育部党组认定研究。这次规范汉字表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两个方面,一是现在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现在用字的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
[赵沁平]语言生活发生了变化,就是我们用的字和过去不一样,哪些是常用字,哪些是通用字。用字技术发生变化,是我们整个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包括我们二代身份证,人名、地名、科学技术名词,根据这两点,我们在大量的语料库里进行整理,特别是整个反映二十世纪用字情况的语料库有大量的统计,根据这些用字统计,分析出哪些是常用字,哪些是通用字。
[赵沁平]另外,我们也向社会各个行业广泛征求他们用字情况,比如国家农农科委、公安部、民政部、测绘局、卫生部门、宗教部门、出版部门用字大簿,看看他们在用字当中有哪些字打不出来,我们把这些字经过整理研究,把它编入到规范汉字表里面。当然,规范汉字表发布,我们还要征求很多方面的意见,以后规范汉字表还会根据现代社会的变化,过一段时间做一定的修正,因为我们语言生活变化很快,也希望各位帮助我们提意见,特别是医学界,很多医学上的用字也需要我们更多的考虑,也包括中医药上的用字。
[赵沁平]总之,制定一个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需求,也是要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说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普通话和规范字,有了这个规范汉字表之后,大家就知道哪些是规范字,哪些是不规范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