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4日(周二)上午10时,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2007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届推普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登峰]其实我们现在来推广普通话,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语言文化的多元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我们汉语应用能力水平在下降,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信息化,另一方面从我们对母语的态度上,也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现在是不是认为我们母语是那么重要,必须把它学好,或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
相对来说,我们对外语的学习热情可能更高一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推广普通话或者推广母语有一个传承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而且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文字发生了改变以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现在推广普通话,实际上也是推广一种国家的团结的意识、统一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学会讲普通话,用我们的规范汉字,实际上也是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独立在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工作来看,它确实是一项工作,同时它也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非常重要的现在和象征。
[李宇明]2000年底,我们一个调查数据,中国能够懂普通话的人,有53.06%,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国家还处在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如果中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团结的国家,必须实现语言的统一,这说明我们国家工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推广普通话水平和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步、现代化的进步密切相关。如果从历史轨迹发展来看,我们知道推广普通话,我们建国以后最早是从陈毅开始说普通话推广委员会的成立,但是真正快速发展是八十年代以后,很多农民工到城市来,教育的发展,我们国家工业化开始提速,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我们这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