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周济回答美国CNN记者第一个问题的实录。
[美国CNN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投入了很多力量发展中国教育,但是我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我们在面临这么多挑战、克服这么多困难当中,对于每一年要表彰这么多教师,教育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提高教师的工资和他们的生活水平?第二个问题,中国现在正在致力于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但是我们国家所能提供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些人称之为“填鸭式”教育方式,是否能够使中国达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目前大学考试的方式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周济]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对于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中国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就是尊师重教。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体人民群众又是对教育高度重视。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要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这些年教育投入不断的增加,今后还要继续快速的增加。
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实际是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因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你刚才提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要继续的把教师的待遇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总书记在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
所以《教育法》、《教师法》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都规定了教师的收入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一点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大家为了孩子的成长,都希望有最优秀的人去当老师。要让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来当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待遇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有两亿五千万学生,一千四百多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所以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努力,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