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重要内容提示
 
尹成杰:从长期看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3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介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第二个问题是给尹部长的,前不久在这里发改委的官员称,这次的猪肉价格上涨是受国际市场食品的价格影响。为什么国际市场食品的涨价首先会波及到我国的猪肉价格?还有就是去年猪肉价格很低的时候,潜藏着一定危机的时候我们不进行宏观调控,反而是在猪肉涨价之后,农民愿意养猪的时候进行宏观调控。另外,国际粮食价格究竟与国内粮食价格有多少关系?据了解,我国去年并没有进口太多的粮食,反而出口400万吨。

    [尹成杰]我来回答你提的第二个问题,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猪肉的价格上涨,社会都比较关心。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较大。这个时候有人就担心是不是我国生产的农产品不够吃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是充裕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没有改变,而且农产品供给充裕,品种丰厚。猪肉价格上涨,这是一个生猪价格波动和农业比较效益,以及饲料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猪肉等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问题,国务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和菜篮子产品生产的发展。

    地方各级政府也先后相应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加大补贴和防疫的力度,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中央出台了11项政策措施,扶持饲养母猪、加强防疫、发展规模化养殖、奖励生猪生产大县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将有效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稳定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价格的拉动下,7月份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应该说正在进入全面的恢复发展阶段。

    这些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能繁母猪存栏继续增加,后备母猪增长迅速,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散养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在逐步恢复,特别是饲料的销量继续全面上升,仔猪的饲料销量增幅更大,这表明农民养猪积极性在提高,饲养的存栏生猪在增加。这是一个积极的、可喜的变化。

    8月上旬以来,猪肉的价格一度有小幅回落,但是最近又出现小幅的反弹。从长期看,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国务院出台的11项政策措施非常有力,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一般认为,猪粮的比价在5.5:1,是盈亏的平衡点,2006年6月一度降到4.37:1,当时农民养猪亏损,影响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今年8月份,我们测算了一下,猪粮的比价为8.6:1,所以农民现在养一头猪可以获得300元到400元的盈利,这样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二是现在禽肉、禽蛋、牛羊肉、水产品等肉类的替代品供给是充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价格的高速上涨。

    这一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包括猪肉价格的上涨,既有国际市场的原因,也有国内市场的因素。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变化的关联度大大增加,所以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的相关性也明显增加。从国际市场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的粮食等一些农产品的供给偏低,价格上涨。二是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引发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三是部分国家大量用玉米来生产乙醇,造成全球玉米供给紧张、贸易量减少和饲料价格的上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给和行情,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

    从国内市场来看,农业生产成本在上升,市场需求也在增加,部分农产品的供应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