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赵树丛
(2007年9月18日)

2007年9月18日上午9时,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图为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发言。(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安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重要性,不断优化气象事业发展环境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省份。全球变暖导致我省气候呈现“三多三少”的新特点:暴雨日数增多,小雨日数减少;大雾日数增多,日照时数减少;高温天气增多,低温日数减少。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八年五涝。特别是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淮河流域分别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每年因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气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对安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将气象工作摆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006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决定》。同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程》列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今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省政府还提请省人大审议通过了《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法律保障。发改、财政、科技等省直各有关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气象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努力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取得显著成效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视察淮河防汛时指出:气象是防汛抗旱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气象灾害防御,预警是先导和关键。
今年汛期,淮河干流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大洪水,皖南山区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防汛抗洪工作中,气象部门强化天气预报和汛情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准确及时。应急气象服务将王家坝水位实况及时传送到国务院应急办、中国气象局和有关部门。淮河流域气象中心针对淮河防汛的特殊要求,制作发布了淮河流域面雨量监测、预报和暴雨洪涝预警产品。全省气象部门为我省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功不可没。
为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省政府将气象部门作为省防汛抗旱、生产救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森林防火、旅游、信息化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有效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与发布机制。气象部门建成了地面、高空、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多种气象灾害监测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大大提高。根据气象灾害特点和防灾减灾需求,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覆盖面和针对性。在全省乡镇、重要工程设施、防汛重要工矿企业、旅游、交通等场所建立了近2000块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为全省6万多名防汛责任人、应急负责人、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免费优先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根据当前的技术能力现状,为全省400万手机用户免费开通“气象灾害预警”短信服务。今年7月9日,气象部门通过手机连续发布皖南暴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当地政府及时组织群众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通过IPTV 电视上网工程,有 1000多个乡镇、20000多个行政村和10000多个街道、社区能收看到“气象频道”传递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乡村两级依托“安徽农网”乡镇信息站,发布气象灾害信息,解决偏远地区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的问题。开展了气象灾害及预警信号科普“接力”宣传活动,向全省所有中小学校赠送科普光盘和宣传资料,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此外,我省还正在试点推广气象灾害信息专用接收机、专用调频接收机以及气象预警信息卫星发布/接收系统,千方百计把气象预警信息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
三、认真贯彻国务院3号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国办49号文件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全面启动中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程,进一步完善我省区域天气观测网;实施气候生态资源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工程;建立完善雷电、大气成分、土壤墒情和交通气象等专业观测网。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第二,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针对我省气象灾害特点,提高对短时强降水、暴雨、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加强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淮河流域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抓紧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不断解决预警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三,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水库、堤防、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组织开展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对暴雨、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灾害的防御。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及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大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预警能力,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