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家林业局在216会议室举行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和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发布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育材]9年来,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实行钱粮直补到户、检查验收到户、林权落实到户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造林任务完成、造林质量合格。到2006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据国家有关部门核查,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都在90%以上。
二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遵循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8年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发到千家万户,直接实现了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退耕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助35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这些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西部地区高于20%,宁夏、云南一些县达到45%以上。
四是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退耕农民更多地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花草、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同时,退耕还林还改变了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生态目标的最终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定了两个近期目标: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在国家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还要通过增加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