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家林业局在216会议室举行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和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发布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已经实施的工程当中,生态林和经济林退耕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它的区分,到底退耕下来的土地该种经济林还是种生态林,依据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种植了经济林之后,退耕的农户新一周期补助之后,可以依靠自家的经济林来增收?
第三个问题,在一些极端的生态脆弱区,只能进行生态林建设,国家25号文件也表达了要建设基本粮田、农村能源等措施。但是我的感觉,这些措施还是保证退耕农户的基本生活,对于怎样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的发展问题,我们林业局进行哪些相关的工作,帮助退耕农户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呢?
[吴礼军]关于第一个问题,退耕还林之后,是还生态林还是经济林的问题,国家原先的政策当中,还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有规定,我们在具体实施当中,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是根据实际生活的原则,决定这个地到底是适合种经济林还是适合种生态林。二是根据一定的市场导向,还林后的品种将来有没有市场?三是考虑农民的种植习惯,跟种粮食一样,种林子也有一个习惯,管理的能力和经验都很重要。
为了保证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每次还林之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一起商量这个事,然后进行设计,规定好这里到底种什么。目前在所造的退耕地还林当中,鲜果类的经济林,目前掌握的数字,占到6.4%左右。如果算上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包括一些干果类的,还有一些树种,算起来大概要占到56%左右的样子。目前近期内能有收益的可能占到27%左右,中期能占到到29%。
关于种植经济林之后是不是能够经济和生态双丰收的问题,在这块地上,既能实现生态效果又能实现经济效果,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这块地上,能种经济林,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就种经济林,按照一定的程序实施,应该能实现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目标。
第三个问题,关于生态脆弱区长远生计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单靠某一项工程很难解决,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惠民工程,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选择树种之后,尽量选一些让农民将来有经济收益的树种。二是可以在农民不能还经济树种的同时,引导他发展一些林下产业,比如说种植业、养殖业,比如说药材、家禽养殖等等。三是如果这种地不适宜人来居住的话,建议国家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