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概况 国家机构 政府机构 法律法规 政务公开 政务互动 政府建设 工作动态 人事任免 新闻发布 网上服务
文字实录 
[中国气象局发言人 孙健]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2007-11-01 14:34:05]
[孙健]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十月份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未来天气气候的展望,这些要特别介绍一下,中国气象局就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所的一些服务工作,向各位做一个报告。 [2007-11-01 14:34:52]
[孙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宋连春司长,将主要向大家介绍前面的内容,一会儿我向大家通报后面的内容。另外气候中心和气象中心和卫星气象中心的专家将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下面首先有请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向大家介绍情况。 [2007-11-01 14:36:37]
[预测减灾司司长 宋连春]新闻界朋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过去的十月份天气气候特征,并对十一月份天气进行展望。 [2007-11-01 14:37:39]
[宋连春]十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持续偏高,特别是青海平均气温达到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浙江省历史同期次高值,降水量跟常年同期相比偏少,分布非常不均匀。比如宁夏平均降水是1951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南方比较少,特别贵州是历史同期次小值。 [2007-11-01 14:39:36]
[宋连春]另外,十月份两个台风在我们国家登陆,一个是“利奇马”一个是“罗莎”,应该说这两个台风在我们国家跟常年同期相比,应该是比常年登陆个数比常年偏多。 [2007-11-01 14:40:08]
[宋连春]从气温来讲,十月份我们国家的平均气温10.6度,比常年偏高0.7度。气温分布也是不均匀,红色的部分是比常年偏高的,江南、江汉等偏高2度,另外青海南部、四川西北等这些地区偏高2到4度。 [2007-11-01 14:41:01]
[宋连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到十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是12.1度,比常年偏高了1.3度,是1951年,也就是我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大家知道去年全年平均气温是建国以来最高值,今年到目前为止平均气温又创新高。所以气候变暖在我们国家相应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2007-11-01 14:42:56]
[宋连春]全国平均降水量看,比常年稍微偏少一点,但是分布非常不均匀,特别是南方地区,江汉、江淮、华南江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所以有些地区发生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东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比常年相比偏多1到2倍,甚至有的地区偏多2倍以上。 [2007-11-01 14:43:07]
[宋连春]整个十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六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生成,生成个数比常年多,另外“利奇马”和“罗莎”在我们国家登陆,登陆的个数也比常年多。 [2007-11-01 14:43:42]
[宋连春]这张图是10月份我们国家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概括起来讲,我们国家十月份有这么四件事情是主要的气象事件。第一是超强台风罗莎。10月7号在我们国家的浙闽交界处登陆,这个台风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最晚的台风,它有这些特点,第一个是最晚的台风;第二个特点是登陆以后强度减弱很慢;第三移动路径非常复杂。 [2007-11-01 14:44:32]
[宋连春]两次在台湾登陆,然后又在海上打转,又到大陆登陆,与冷空气相结合以后使局部地区降雨强度非常大。杭州降水量超过191毫米,打破气象记录。带来的风力也比较大,总体上来说,累计降水量有些地区超过500毫米,应该说它在我们陆地上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 [2007-11-01 14:45:11]
[宋连春]杭州受“罗莎”的影响,主城区日降水量达到191.3毫米,这也是40多年来未遇的大暴雨。需要指出的是,超强台风“罗莎”总体上造成了灾情。但应该说是在我们各级政府领导之下,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死亡人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受正面袭击的浙江省没有死一个人。 [2007-11-01 14:55:28]
[宋连春]另外,在国庆黄金周强热带风暴“利奇马”在三亚登陆,我们也需要指出,“利奇马”虽然带来比较大的风和比较强的降雨,但是因为科学防御所以说,没有在我们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个台风在越南再次登陆,造成80多人死亡,可以看出我们国家防灾减灾的成效。 [2007-11-01 15:08:38]
[宋连春]还有,我们北方出现罕见连阴雨天气,特别是西北中东部,包括西南地区东部等都出现历史上罕见连阴雨天气,连续降雨天气达到10到19天,这样的持续降水,应该说对水资源供给,对生态的建设恢复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对我们农业生产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2007-11-01 15:09:20]
[宋连春]这张图是降水日数比较图,可以看得出来,跟常年同期相比,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六省降水平均比常年偏多8.5天,整个过程降水量达到了68.49毫米,仅次于2003年,195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 [2007-11-01 15:10:00]
[宋连春]刚才说过我们连阴雨天气对农民生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我们田间土壤过湿,对收获造成影响,另外对水果的产量品质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农业生产受影响的一些特点。 [2007-11-01 15:12:58]
[宋连春]另外我们国家南方的江汉、江南、华南地区干旱发展迅速,整个十月份,湖北、江西、湖南等降水量不足10毫米,湖北、江南华南这些地区干旱开始发展,尤其是湖北,9月份以来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发生了50年来罕见秋旱。广西9月中旬也是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全区84个县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 [2007-11-01 15:13:26]
[宋连春]第四个是10月26到27号,我们国家中东部出现了大范围大雾天气,据卫星遥感估计,大雾面积到42万平方公里,有些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对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航运、高速公路等等,都带来了影响。 [2007-11-01 15:13:50]
[宋连春]十月份国外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有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利奇马”。刚才说了,热带风暴在我们国家登陆以后,再次在越南登陆,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踪。十月上中旬,海地持续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至少30人死亡。十月中旬,哥斯达黎加暴雨成灾,造成26人死亡。 [2007-11-01 15:14:24]
[宋连春]第三件事我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为嫦娥一号发射所做的气象保障工作。从这张图上看得出来,气象部门为嫦娥一号发射和运行提供了大量产品,包括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空间天气的预警、预报等等这些产品。向发射场,向指挥部门,向政府部门提供保障信息。主要对发射场区天气进行长时间滚动预测,另外通过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及时发布。包括在中国气象局网站和气象频道等一些媒体上,提供这样的气象预报信息的服务。 [2007-11-01 15:14:30]
[宋连春]下面我对未来十天的天气气候和11月份的气候情况趋势做一个展望。我们预计11月上旬,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气温还是偏高的,除了西南地区东部以及江南华南平均气温与常年相当,或者稍微偏低以外,其余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跟常年相近或者偏高。另外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明显降水过程。11月上旬,华南等地降水量与常年持平或者偏多,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没有明显的降雨。 [2007-11-01 15:15:17]
[宋连春]预计11月份,我们国家大兴安岭北部、青海大部、陕西东部、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北西北部,气温与常年偏低,其余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者偏高,其中华南的南部地区偏高1度左右。 [2007-11-01 15:16:24]
[宋连春]预计11月份华北南部、黄淮东北部、黑龙江东北部、青海、甘肃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华南东部沿海地区偏少两成以上。 [2007-11-01 15:17:19]
[宋连春]我们特别提示,11月份南方地区干旱,可能维持或者发展。因为刚才我们说了,11月份由于降水比较少,气温偏高,应该说江南、华南江淮、江汉这些地区干旱,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预计这些地区11月份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可能会持续发展。 [2007-11-01 15:17:29]
[宋连春]另外云南、内蒙古中部、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比较高,要做好防火工作。此外,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拉尼娜状态还要持续,对我们国家还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般拉尼娜事件发生容易造成我们国家北方秋季降水偏多。大家已经看到,10月份整个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这个现象。另外有可能造成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事件。 [2007-11-01 15:18:22]
[宋连春]所以说我们要提醒11月份重点关注,因为进入11月份以后,冷空气活动将会频繁,冷空气会带来降温、大风,我们要防大风,还要防冻害,特别是牧区还要做好雪灾的防御工作。另外11月份是我们国家大雾天气多发阶段,交通运输部门,要特别注意大雾天气的变化,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各级气象台站提供的大雾警报和预警。 [2007-11-01 15:19:06]
[宋连春]农业生产方面要提醒关注的是,北方冬麦区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低温。南方地区旱情有可能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抗旱力度,加强农民用水调节,继续做好抗旱保墒工作,云南、内蒙古地区要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以上是我的分析和展望,谢谢大家。 [2007-11-01 15:20:01]
[孙健]谢谢宋司长,刚才介绍当中,特别讲到了过去一个月里面,有两个台风在我国登陆,一个就是“利奇马”在海南登陆,在海南登陆造成了风、雨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海南没有死亡一个人,而这个台风继续西行后在越南登陆,在越南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另一个台风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登陆,也是强度非常强的,但是在浙江、福建两省没有造成一个人员的死亡。可以说也是创造了一个防灾史上的奇迹。 [2007-11-01 15:20:48]
[孙健]大家可能很关注,现在台风为什么死人会比以前要少许多,气象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贡献,我想结合十七大的报告学习,结合这个时期中国气象局在总结过去五年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可能从中能够给出一些答案。 [2007-11-01 15:21:27]
[孙健]在过去五年里,中国气象事业是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影响最大的五年。各级政府对气象事业的发展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投入显著增加,仅中央财政和“十五”与“九五”相比,增加了1.27倍。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也大大增加,因此有力地保证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气象现代化水平在这五年当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气象卫星实现了业务化,这是真正的业务化在这五年里面实现的。并且实现了双星观测,使得我们每五分钟获取一张卫星云图。 [2007-11-01 15:21:54]
[孙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建成了12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建成了19900多个自动站。我们现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00倍,通讯能力提高了60倍,实现了省、地、县三级远程可视会商,使得上下的沟通、气象信息的交流十分的顺畅,特别是中央气象台对各级台站指导能力大大提高。 [2007-11-01 15:24:14]
[孙健]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不断增强,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预报系统,今年年底将投入业务运行,同时我们现在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进入到IPCC,就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批准报告中。 [2007-11-01 15:25:14]
[孙健]我们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全国气象部门共制订了各类应急预案180余件,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方式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我们建立了由电视、广播、报纸、电话自动答询、警报系统、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预警信息发布的平台,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7个频道当中,开设了30档气象节目。中国气象频道也正式开播,对社会公众开始服务。 [2007-11-01 15:26:35]
[孙健]我们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电视台共同开设了19档气象节目,全国31个省区市和300多个地市1000多个县市都播出了天气预报节目。31个省级城市和1000多个地县级单位建立了121气象答询系统,全国手机气象短信服务拥护超过了3800万,仅今年到目前为止向全国的手机用户发送各类预警信息超过了12亿,同时我们还在全国建立了7万多电视天气预报的电子显示屏,在沿海地区还建立了海洋气象预警电台。 [2007-11-01 15:26:49]
[孙健]社会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和满意度也是不断的提高。五年来气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尤其是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全国因气象灾害死亡的人数平均为4500名左右,2001年到2006年,也就是进入新世纪,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下降到2500名左右。经济损失方面,由1990年到2000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GDP的3.4%,进入新的世纪,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4%,1991到2000年间,因台风造成的人员死亡平均是每年502人,进入新世纪,这个数字明显下降,尤其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因台风造成的失踪和死亡人数加起来也仅有69人,为历史最低。 [2007-11-01 15:27:20]
[孙健]过去的五年,气象在其他的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法规建设等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的进步,有关的详细材料,一会儿会发给大家。 [2007-11-01 15:28:24]
[孙健]大家知道,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气象部门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正在深入的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了6个专题来开展落实党的十七大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对气象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全国气象干部职工,倍受鼓舞,也深感压力。 [2007-11-01 15:28:34]
[孙健]十七大报告当中强调,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这在党的文件当中还是头一次。十七大报告当中,还明确提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7-11-01 15:29:20]
[孙健]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当前正在扎实推进气象业务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项改革工作,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全国气象部门正在深入开展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的提高,作出气象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的气象事业将会大跨步的迈向未来。我的情况介绍就这些,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2007-11-01 15:29:49]
[中国新闻社记者]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我有三个小问题。今年十月份感觉明显比去年偏冷,但是材料说今年前十个月温度是历史最高,我想请专家分析一下原因,以及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拉尼娜事件,拉尼娜已经形成而且将持续到明年年初,我请问一下,是不是意味着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冷冬会是暂时阶段。第三个问题问孙健主任,您讲到最近五年来气象灾害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人数在下降,请您解释一下原因。 [2007-11-01 15:32:07]
[气候中心专家]第一个问题是十月份温度问题。您说感觉比较冷,但是从我们监测的情况来说,或者我们记录的情况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相对多年同期偏高的,可能你感觉冷的时候是在十月初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强的冷空气,还有一次是十月底这次冷空气也是比较强的,但是这种情况只是短时间的温度偏低,整个月看还是偏高的状态。 [2007-11-01 15:33:33]
[气候中心专家]出现这样一个情况,确实是跟整个大气环流异常有关系的,十月份的时候乌拉尔山北部地区,冷空气是一个异常的情况,这样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但是十月份南海季风也是比较强,所以十月上半月这样的冷空气使气温降低,北方还是出现比较强的降温过程,所以使北方降雨比较多。 [2007-11-01 15:33:55]
[气候中心专家]第二个问题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在今年夏末,就是八月份的时候按照指标来看海温下降到低于1.5标准,目前十月份监测来看,也确实是持续发展。从预测来看,状态是要持续到明年初这样的状态,但是拉尼娜是不是会造成我们整个冬季温度的偏低,目前还不好说,因为预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不可否认海洋异常,会给我们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生活来看,这种温度的变化起伏比较大,从9月、10月情况看,特别是10月份冷空气的强度还有大范围过程来看,确实已经影响了,不能说拉尼娜一点影响没有,确实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会不会造成整个冬季温度偏低,从目前预测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也不好给大家说明,目前正在开预测会。 [2007-11-01 15:34:20]
[孙健]第三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这么五个方面。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项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大年初一,就是2月18号,深入到甘肃省气象局去视察气象工作,对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每一次重大过程来临之时,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还有其他的国务院领导,都会及时在气象报送预报信息材料当中,进行批示,对这些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部署,我觉得这是使得我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重大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007-11-01 15:41:38]
[孙健]第二是得益于各级政府,建立了完善了应急预案,及时组织防灾减灾,措施得力。第三是建立了多部门的防灾减灾合作机制,气象预警信息得到了及时的发布。我们这里就今年和信息产业部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的通知》,我们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气象信息交换和发布制度的通知》,我们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当然我们和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交通部等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气象预警能够及时的得到落实。 [2007-11-01 15:42:14]
[孙健]第四是得益于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水平能力的提高。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气象现代化水平在这五年里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五得益于广大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和预防灾害能力的提升。我认为主要是这么五个方面,使得我们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效益显著。谢谢。 [2007-11-01 15:42:31]
[大众科技报记者]我是大众科技报记者,我请专家回答一下,我们还是对气象部门为嫦娥一号服务非常关心,我的这份材料里面看到了两点,一个是这里面说的是全方位,还有个说的各种渠道,我想请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或者是专家讲讲两个问题,一个是这里面发生过一些什么故事,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用的是哪些技术手段做保障的,谢谢。 [2007-11-01 15:43:15]
[孙健]这个问题请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室主任王劲松研究员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2007-11-01 15:43:58]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室主任 王劲松]第一个问题全方位,通常我们知道天气最多是从地面到离地面30公里高度的区域,那么离开30公里以上,就是空间天气范围。气象部门虽然空间天气业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重大事件,我们的服务还是与天气服务联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无缝隙服务,可以说全方位,从空间的角度,应该是绝对是说得上的。 [2007-11-01 15:44:30]
[王劲松]第二个全方位理解是这样讲,和第二个问题相关的,叫各种渠道。什么叫各种渠道,我们的服务现在是从中央的决策服务,比方说我们宋司长向中央、向国务院发布的决策服务的信息,以及我们向社会公众用户发的信息,以及我们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每天的发布空间天气预报等等,还有包括我们CMA网站、中国气象报社等等各种渠道,都在发布空间天气预报,当然,不同层次我们发布内容是有所差异的。 [2007-11-01 15:45:15]
[王劲松]到目前为止,从空间天气的角度看,暂时没有发生值得新闻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我想强调一点是,嫦娥一号的这次发射,它从地面出来以后一直到月球范围,除了经历传统气象区域外,他要经历我们地球周围所有的区域,而且它一旦离开我们7万多公里以后,实际上已经快到这个区域了,就是我们以前所有中国航天器探测到最远的距离,所以后面空间中间,我们中国从没有自主探测过,虽然现在空间天气非常平静,但是气候学角度看,有一些潜在影响,另外目前太阳活动处于极低年,发生爆发事件非常低。但是我们知道去年12月份爆发了50年以来最强烈的太阳磁爆活动,所以空间天气变化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当然作为中国人,我希望这段时候我无事可做。 [2007-11-01 15:45:55]
[大众科技报记者]你们在嫦娥一号发射这段时间做过什么? [2007-11-01 15:47:05]
[王劲松]我们报过一次磁爆的发生,磁爆会干扰我们通讯环境,会对我们一些测控通信信号造成影响。另外在磁爆发生过程中间,周围辐射环境会发生变化,我们也会做相应提示。另外我们做的预报,还有一个重点工作,也是这次比较有创新性的,我们这次几乎将刚才说的所有的空间天气区域边界都做了预报。比如说嫦娥一号什么时候穿过什么边界要关注什么问题,我们几乎都是做了预报。 [2007-11-01 15:47:07]
[孙健]谢谢王主任。这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7-11-01 1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