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女士们、先生们,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世界有关国家和大型企业的友好协作下,广大参建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三峡工程始终按建设规划顺利有序地开展,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三峡工程成功地实现了156米水位运行、百万移民搬迁顺利,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移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社会总体稳定。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媒体朋友们做一些介绍:
一、建设资金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卓有成效。三峡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按1993年价格水平折算,截至2007年9月,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占概算的92%。总的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可控制在初期预测的范围之中。近几年有关部门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的审计、稽察后,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枢纽工程总体进度提前,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并实现了初期156米水位蓄水的目标。三峡工程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目前的防洪标准已经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2007年三峡工程成功地发挥了汛期的拦洪调峰作用和枯水期给坝下补水的功能。三峡左右岸电站19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1330万千瓦,至今累计发电已超过2000亿千瓦时。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600多公里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2006年,三峡过坝货运量突破了5000万吨,远远超过了蓄水前最高货运量1800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都在有效控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