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
国际市场新闻社:我想问,三峡库区泥沙的问题现在好像很严重,我听说过上游的一些水电站,向家坝和溪洛渡,建设这些水电站的主要原因就是解决三峡泥沙的问题,他们说40%的泥沙是从长江上游而来。如果是这样解决问题,泥沙的问题好像会流到长江上游的地方,这样怎么解决上游泥沙问题呢?
汪啸风: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是这项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中重点研究和阐明的问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3年,对蓄水以来不同的水位进行观测,入库的泥沙量原设计预测是每年5亿吨,而现在实测的结果只有2亿吨。所以,我前面说了,泥沙来量明显减少。而且工程的排沙功能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的要求,就是说排沙的功能也很好。所以这个问题还可以请李永安先生和潘院士做一定的说明。
潘家铮:泥沙问题,当年论证的时候是一个重点问题,我们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工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工程实施以来,一些情况都在预计之中,而且情况比当初的预计更加有利。刚才汪主任讲了,现在每年进库的泥沙数量是当时估计的不到40%,排沙比超过原来的预测数字。库区泥沙的预计情况、预计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中。所以,尽管现在蓄水还没有到达最后的水位,运营的时间也比较短,泥沙的影响我们将仍然长期监测,但是我认为三峡水库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达到平衡的时候,它的有效库容绝大部分都能够保留下来,三峡水库是淤不满的,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三峡水库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这就是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