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政府网1>> 重要内容提示
 
李长江汇报对广东专项整治检查和全国专项整治工作进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30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11月30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通报有关情况。(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李长江]下面我把对广东专项整治检查和全国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关于对广东省专项整治现场检查情况

    这次现场检查,重点是检查药品和进出口商品专项整治情况,同时对其他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并检查有关执法部门的工作。昨天,与会代表分成10个组,选择10条线路,共查看了11个市的89个点,包括18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家药品经营企业、13 家出口企业,37家食品和有关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有9个基层执法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吴仪副总理昨天亲自检查了3家企业。

    这次现场检查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检查覆盖范围更广。检查对象涉及种类、行业更多,更能体现和代表专项整治的实际情况。二是检查项目更全面。检查虽然是以药品和进出口商品为主,但同时对所有的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三是检查专业性更强。特别是对于药品整治内容,专业性要求很高,领导小组专门抽调了20位医药专家参与检查。

    在现场检查中,代表们通过查看证照、翻阅台账、现场询问等方式,按照检查表的规定项目,对广东省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昨天晚上,各检查组组长和有关工作人员对分组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大家对广东省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广东省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决心大,力度大,效果大,影响大。有的同志说,广东的这次专项整治,雷声大,雨点也大;起点高,标准更高;既重过程,更重效果。有的同志说,广东的整治下了大力气,练了硬功夫,收到好效果。检查中,基层广大群众都反映,这次检查不是扰民,是助民;不少企业反映,这次专项整治对好企业有百利无一害,是发展提高的好机遇。不少市县领导同志说,这次专项整治的力度,比近几年各个专项工作加起来还大;通过专项整治,解决了近几年一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

    这次会议没有安排大会经验交流,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进行了讨论。在上午的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专项整治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开展整治验收以及确保质量安全等工作,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认真加以梳理,吸收到有关工作中。代表们一致反映,参加这次会议,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大家表示要把会议精神及时带回去,传达落实好,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抓好最后阶段整治工作,确保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二、关于全国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全国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吴仪副总理的亲切关心和直接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区、市)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进展加快。特别是浙江、山东、广东三个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各项任务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印制各类宣传材料达1230万份。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监管,加强了违禁农兽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整治,收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499吨。对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及农贸市场加强了专项抽查,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监测范围。各地还结合实际,出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量化考评、举报奖励等规定。

    在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到96.3%,统一规范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98.7%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地还普遍把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不少地方实行了在村镇、社区设立质量安全监督员、协管员的办法,开展了食品安全放心社区、放心乡村的创建活动。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方面。制定了流通环节食品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的相关规定。县城以上城市食品市场和超市建立索证索票的比例达到94.5%,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建立台账率达到89.4%。明确了乡镇所在地、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处理的规定,查处、取缔无照经营11.9万户,加强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

    在餐饮消费安全整治方面。规范并出台了《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统一印制了全国食品索证台账本和餐饮卫生承诺书。食堂和县城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比例超过80%,所用的生猪肉99%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以"靠上一批、过渡一批、打掉一批"为目标,通过限制经营项目和许可证有效期、发放临时许可证等方式,加强了对无证餐饮单位监管。

    在药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批准文号清查基本完成。强化药品生产动态监管,向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特殊药品等企业派驻了监督员。建成了全国特殊药品监控网络。取缔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加强了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建设。严打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查处违法案件28万多件。加强违法广告监测,虚假违法广告大大减少。

    在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开展了定点屠宰企业的清查整顿,并逐一登记建档。完善了生猪畜禽屠宰信息系统,全国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了99.1%,乡镇定点屠宰率达到88.6%。

    在消费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对食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消费品,制定了召回规定。加强了对重点产品的质量整治,严格发证后管理, 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建档率达到99.9%。

    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对食品、农产品、玩具、灯具、小家电等重点进出口商品加强了检验监管。加快关检通关单联网核查建设,严厉查处进出口逃漏检。对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进行了清查,对非法进口肉类、废物原料等100%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了检验检疫标志。

    三、对下一阶段整治工作的建议

    专项整治工作离最后结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越到最后关头,实现目标的难度会越大。只有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才能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对此,我们建议:

    (一)乘势而上,抓好基层落实。整治的基础在基层,整治的难点在基层,整治目标的实现关键靠基层。各地、各部门要重点督导,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切实抓好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努力消除整治盲区,坚决消灭监管死角。

    (二)强化督查,确保整治目标如期完成。12个100%的目标必须如期完成,各地、各部门对尚未完成的地区加大督查力度,重点督办、限期完成。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对在整治行动中失职渎职的要严肃查处。

    (三)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建立"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应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成果来之不易,决不能反弹,要不定期的回头看,特别是要建立管长远的、管根本的一些机制,确保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深入。(四)做好整治验收工作。按照国务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这次专项整治不搞评比,但要组织验收。这次会后,领导小组将听取关于验收方案的汇报,随后尽快下发各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本地区、本系统的验收工作,促进各项整治整治目标如期完成。领导小组将在12月下旬到明年1月上旬,对各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各地、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先行组织验收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