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介绍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面对媒体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京报记者]蔡部长,我有两个问题,前不久重庆开始举行无主题的自主发布会,上海也在这么做。我想问,对于这样的方式,国新办是如何评价的?会不会考虑在国务院的各部门和其他地方进行推广?国务院新闻办是不是也会采取不设主题的自主发布会方式?第二个问题,有一句话说言多必失,刚才有国外记者说自己采访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国内记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也有发言人跟我们讲过,发言人这个职位是有相当风险的职位。他在面对记者说话的时候,往往会担心他的“饭碗”,我想问,我们是不是会考虑对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建立一些制度保障,比如可以在说错话时享有不受惩罚的豁免?谢谢。
[蔡武]重庆开始了定时定点的自主新闻发布,我们对此非常赞赏,这也是国务院新闻办一直致力于推动地方政府采取的方式,以应对媒体对信息的需求。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只有北京、上海、重庆这三个省(市)实现了自主发布,因为推动自主发布是有相当难度的。一个原因是观念问题,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在观念上一定要实现大的转变。现在有的地方对新闻发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意主动和记者打交道,不愿意出席新闻发布会。我们强调“要增强新闻意识、媒体意识”。最近半年来,国务院新闻办的几位领导都非常忙,忙什么事情呢?很多地方、部门在举行重要会议的时候,想邀请我办领导专门向他们各级领导讲一讲增强新闻意识、增强媒体意识方面的内容,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出席了很多部门的会议去做这方面的宣传。另外一个原因是制度的建立,新闻发布制度需要相应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条件,而一涉及到编制、人员这些条件需要一个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它的难度之一。
你讲到新闻发言人的问题,我想任何职业都是有风险的。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这样的职业,要求发言人要有比较高的素质,要求发言人熟悉情况,掌握信息,思维敏捷,并且要善于同媒体进行沟通、同公众进行沟通,这是对他职业素质的要求。另外,还需要给他提供相应的条件,我认为第一要给他充分的授权,第二要给他能够掌握充分信息的机会,第三就是如果讲错话了,也不要苛求他。发言人是作为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发言人,它是公职,不是他的个人行为,所以要求他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非常强烈的职业忠诚。迄今为止,我们上百位新闻发言人中,还没有出现一位因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错话,或者是说话不当而受到处罚、责罚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当然,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今天的这场发布会就是国新办的自主发布会,新闻发布制度本身并不仅仅限于新闻发布会这样一种形式,我们采用多种新闻发布形式,比如,昨天在这个发布厅举行过一场“吹风会”,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向一些境外驻华记者就十七大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一次吹风,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闻发布方式。还有,国新办还经常采取和一些媒体记者的约谈,答复电话问询,组织集体采访等新闻发布形式,这些新闻发布方式都是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新闻发布不仅仅限于新闻发布会一种形式。对媒体来讲,我们要尽量扩大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来源,对于各个政府和部门来讲,我们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非常重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