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孙健]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2007-03-01 15:03:09] |
|
|
|
|
|
|
|
|
[孙健]首先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对各位专家、记者朋友拜个晚年,祝大家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今天新闻发布会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项是介绍今年冬季天气气候的状况和未来天气气候展望,由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 宋连春介绍。 [2007-03-01 15:04:46] |
|
|
|
|
|
|
|
|
[孙健]第二项是介绍2006年中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报告是首次向社会公布,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为大家介绍。第三项是介绍今年冬季沙尘天气和对未来的预测,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工艾婉秀介绍。 [2007-03-01 15:05:04] |
|
|
|
|
|
|
|
|
[孙健]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气象局的其他有关领导:徐良炎、王有民、高 歌、陈鲜艳、朱艳峰。下面,请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向大家介绍。 [2007-03-01 15:05:21] |
|
|
|
|
|
|
|
|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06/2007年冬季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07-03-01 15:06:00] |
|
|
|
|
|
|
|
|
[宋连春]一、2006/2007年冬季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冬季主要气候概况。冬季(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4℃,较常年同期(-4.3℃)偏高1.9℃,仅次于1998/1999年冬季的-2.3℃,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南地区东部及青海的大部接近常年外,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和西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和东部、陕西北部、山东中东部、新疆北部、西藏西部等地偏高2~4℃,黑龙江、吉林的部分地区偏高达4~6℃。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1952年以来突破了历史同期最高值,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甘肃与历史同期最高值持平。 [2007-03-01 15:08:06] |
|
|
|
|
|
|
|
|
[宋连春]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6.5毫米,比常年同期(38.5毫米)略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及中西部、青海东部、西藏中南部、四川南部、云南西北部、重庆大部、湖北西南部等地偏多3成至1倍;东北西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北部、华南南部以及甘肃西部、新疆南部等地偏少3~5成,河北中东部、辽宁西部等部分地区偏少5成以上。 [2007-03-01 15:08:51] |
|
|
|
|
|
|
|
|
[宋连春]2、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季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使交通运输及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春运受到较大影响;长江以南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出现4次沙尘天气;华北东部、西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2007-03-01 15:09:17] |
|
|
|
|
|
|
|
|
[宋连春]1)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2006/2007年冬季为近50多年来仅次于1998/1999年冬季的第二个最暖的冬天。其中,2006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2℃,比常年同期偏高0.7℃。2007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5℃,比常年同期偏高1.4℃,黑龙江、吉林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2月气温偏高最为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0.7℃,较常年同期偏高3.5℃,全国及19个省(区、市)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2007-03-01 15:09:44] |
|
|
|
|
|
|
|
|
[宋连春]2)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使交通运输及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006年12月9~13日,青海省境内出现大范围降雪,其中海北、果洛、玉树、黄南等州境内出现了中等强度降雪,多数地方出现积雪,致使部分牧区的牲畜出现了觅食困难。受降雪影响,青海省内和至外省的近40条客运班线的班车停运。 [2007-03-01 15:10:13] |
|
|
|
|
|
|
|
|
[宋连春]2007年1月15~17日,长江中下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南中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沿江一带出现了大到暴雪,局部达到大暴雪强度。安徽省最大积雪厚度15厘米,全省113万人受灾;湖北省有17个县(市、区)遭受雪灾,受灾人口97.5万人;农作物受灾10.7万公顷。 [2007-03-01 15:10:30] |
|
|
|
|
|
|
|
|
[宋连春]2月13~14日,东北地区普降中到大雪,黑龙江中部与吉林东部的部分地区降了暴雪。其中哈尔滨降水量14毫米,吉林图们达17毫米。降雪给春运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部分机场和高速公路关闭。 [2007-03-01 15:10:45] |
|
|
|
|
|
|
|
|
[宋连春]3)我国中东部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华北、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部分地区以及辽宁等地雾日数一般有2~10天,部分地区在10天以上。与常年同期比较,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及辽宁中部等地雾日偏多1~3天;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偏少1~5天,四川东部、重庆中部、江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云南南部等地偏少5天以上。大雾天气使部分公路、铁路、航运交通受到影响,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还使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2007-03-01 15:11:08] |
|
|
|
|
|
|
|
|
[宋连春]1月18日,江苏南京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大雾天气,高速公路陆续封闭,长途汽车站的班车全部停运。长江南京段封航达19个小时,约有3000多艘船舶被迫就地抛锚停航。宁洛公路发生11车追尾事故,导致4人死亡,10多人受伤。长江二桥发生汽车追尾事故,造成8人死亡。 [2007-03-01 15:11:46] |
|
|
|
|
|
|
|
|
[宋连春]2月9~11日,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汉水流域下游、江淮、江南大部、云南南部等地出现了雾,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湖北、江西、上海、安徽等省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关闭,武汉、上海机场多个航班延误。沪昆高速公路江西樟树段因大雾发生多起追尾交通事故,造成11人死亡,39人受伤。 [2007-03-01 15:12:04] |
|
|
|
|
|
|
|
|
[宋连春]2月19~2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北京、天津、湖北、辽宁、山东等地受大雾影响多条高速公路一度关闭;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多架次航班无法正常起降。2月25日,河南西北部、湖北中东部以及湖南东北部和中西部等地出现大雾天气。湖北黄冈江北公路段因浓雾发生特大车祸,造成8人死亡4人受伤。 [2007-03-01 15:12:28] |
|
|
|
|
|
|
|
|
[宋连春] 4)长江以南地区多阴雨天气。1月,江南、华南、西南东部等地阴雨日数一般在8天以上,其中重庆、贵州、湖南、广西中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北部阴雨日数达到12~16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四川、贵州西部、云南东部等地偏多5~7天。2月11~25日,江淮西南部、江汉南部和江南大部地区持续多阴雨天气,累积降水量达50~100毫米,阴雨日数达6~12天。 [2007-03-01 15:12:43] |
|
|
|
|
|
|
|
|
[宋连春]5)北方地区出现4次沙尘天气。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首次沙尘天气出现在1月26日,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部、宁夏北部、陕西西北部出现了扬沙,局部出现了沙尘暴。这次沙尘天气的出现时间基本接近常年(2000-2006年首次沙尘出现时间平均为1月29日)。 [2007-03-01 15:13:10] |
|
|
|
|
|
|
|
|
[宋连春]2月27日中午至28日凌晨,内蒙古阿拉善盟东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宁夏中北部,陕西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局部,以及新疆中部和南部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沙尘天气,这是今年以来出现的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的海力素、头道湖、四子王旗,宁夏的韦州和新疆的民丰出现了能见度只有400~900米的沙尘暴天气。28日凌晨一列新疆吐鲁番旅客列车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途中,遭遇瞬时大风,车窗被飞沙打碎,11节车厢被吹翻,3人死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 [2007-03-01 15:13:46] |
|
|
|
|
|
|
|
|
[宋连春]6)华北东部、西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2006年秋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秋旱,至11月底华北、黄淮及云南部分地区还存在中到重旱。12月底,华北等地出现了中到大雪,使干旱一度得到缓和或解除;而云南大部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干旱持续。2007年1月,云南的干旱得到缓和,而华北、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干旱有所发展;至2月底,华北东部、西北东部、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及辽宁西部、广西南部、海南等地有轻到中度干旱,部分地区天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2007-03-01 15:14:05] |
|
|
|
|
|
|
|
|
[宋连春]二、冬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作物发育期提前,存在发生冷冻害隐患。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至2月中旬北方冬麦区冬小麦越冬状况良好。 进入2月,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使全国大部分地区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华北中南部和黄淮地区冬小麦返青期、以及江汉、江南西部油菜抽薹期和局部地区开花期均较常年提前7~15天;四川盆地的冬小麦拔节期提前5~8天。由于发育期明显提前,冬小麦、油菜的抗寒能力下降,如遇春季倒春寒天气发生冷冻害的可能性增大。 [2007-03-01 15:14:37] |
|
|
|
|
|
|
|
|
[宋连春]另外,2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气温持续偏高,但光照条件较差,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油菜长势旺而不壮,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2007-03-01 15:15:22] |
|
|
|
|
|
|
|
|
[宋连春]2、冬季偏暖有利于虫卵、病菌越冬,易引发春季病虫害。持续偏高的气温对虫卵、病菌的越冬存活十分有利,为春季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和病菌基数,易导致春季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近期较高的气温,使四川盆地小麦锈病迅速蔓延,再次进入冬季高发期,小麦蚜虫、油菜蚜虫等病虫害也偏重发生,对冬小麦、油菜的产量形成构成一定威胁。 [2007-03-01 15:15:41] |
|
|
|
|
|
|
|
|
[宋连春]三、2006/07年冬季国外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冬季期间,国外主要发生了台风、暴雨洪涝和暴风雪灾害。 [2007-03-01 15:16:13] |
|
|
|
|
|
|
|
|
[宋连春]1、台风。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受强台风"榴莲"影响,菲律宾约有570人死亡,至少740人失踪,154万人受灾;越南南部,至少有73人死亡,16人失踪。 [2007-03-01 15:16:32] |
|
|
|
|
|
|
|
|
[宋连春]2、暴雨洪涝。1月上旬,巴西东南部地区持续大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50人丧生,约1.4万人被迫撤离。1月中旬,暴雨袭击斯里兰卡,并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14人丧生。1月18日,猛烈暴风雨席卷欧洲多国,英国南部、法国北部、荷兰、德国和捷克等国遭到暴雨和强风的袭击,造成至少47人死亡。1月中下旬,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地区连遭暴雨袭击,造成53人死亡,25人失踪。 [2007-03-01 15:17:05] |
|
|
|
|
|
|
|
|
[宋连春]2月中下旬,巴基斯坦大部地区连续降雨,引发泥石流和房屋坍塌,公路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至少20余人丧生。 [2007-03-01 15:17:45] |
|
|
|
|
|
|
|
|
[宋连春]印度尼西亚频繁遭受暴雨袭击。其中,2006年12月下旬,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109人丧生、205人失踪。2007年1月中旬,暴雨连续袭击印度尼西亚北部和马来西亚南部,并引发洪水和泥石流,印度尼西亚至少14人死亡,23人失踪,多人受伤;马来西亚至少11人丧生,20人失踪。2月上旬,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连日暴雨引发洪灾,至少有66人丧生。 [2007-03-01 15:18:04] |
|
|
|
|
|
|
|
|
[宋连春]2006年12月~2007年2月,暴雨洪涝造成玻利维亚至少34人死亡,5万多名居民严重受灾。1月至2月,秘鲁持续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有27人死亡,43人受伤,约48万人受灾。莫桑比克因遭暴雨袭击,约40人死亡,12万人无家可归。 [2007-03-01 15:18:15] |
|
|
|
|
|
|
|
|
[宋连春]3、暴风雪。2006年12月上旬,美国西、中部和东北部遭受暴风雪袭击,造成至少19人死亡,并严重影响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2007年1月中旬,暴风雪和低温严寒袭击加拿大南部、美国西部和中部、东北部等地区,造成加拿大至少3人死亡,美国至少65人死亡,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2月上中旬,强寒流和暴风雪席卷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美国东北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2℃,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至少20人死亡。 [2007-03-01 15:18:38] |
|
|
|
|
|
|
|
|
[宋连春]1月7日,日本北部遭暴雪和大风袭击,至少有6人失踪,4人受伤,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的大风强度创下有观测以来1月份的最高纪录。1月24~26日,德国、法国、英国和捷克等国遭到大雪侵袭,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德国至少有3人死亡。 [2007-03-01 15:19:06] |
|
|
|
|
|
|
|
|
[宋连春]四、未来十天天气趋势及三月份气候趋势预测。1、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测,1)我国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预计2~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降水量一般有3~15毫米左右,部分地区可能会达到50毫米以上,不排除在南方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和局部发生暴雨的天气。这种降水对北方总体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对缓解旱情比较有利。其中华北南部、东北南部、黄淮、江淮、汉水下游、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量有20~40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降水对缓和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和冬小麦返青有利,但对春运有不利影响。6日之后,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还将有一些弱的降水,我国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晴好天气。 [2007-03-01 15:20:58] |
|
|
|
|
|
|
|
|
[宋连春]2)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受较强冷空气缓慢东移的影响,今天白天到明天,新疆东部、青海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先后出现5~6级、间7级偏北风;同时气温也将下降4~8℃;南疆盆地、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将有沙尘天气。 [2007-03-01 15:21:32] |
|
|
|
|
|
|
|
|
[宋连春]4~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华北、东北、黄淮、江淮等地将有5~6级、阵风7级偏北风,冷空气前锋过后,淮河以北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降温幅度将超过10℃。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大风,其中渤海、黄海海域风力可达9级。 [2007-03-01 15:21:47] |
|
|
|
|
|
|
|
|
[宋连春]2、3月份气候趋势预测。1)气温。预计3月份,除河南大部、湖北大部、陕西东南部及重庆东北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东北东南部、新疆南部及东南部沿海等地区偏高1℃以上。 [2007-03-01 15:22:07] |
|
|
|
|
|
|
|
|
[宋连春]2)降水。长江中游部分地区、江南大部、华南北部降水量有100至200毫米,其中江西东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200毫米;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中南部、重庆西部、贵州西部、广西西南部、海南、云南东南部和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降水量有25至50毫米;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宁夏大部等地降水量有10至25毫米,全国其余地区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其中新疆沙漠地区降水量不足1毫米。 [2007-03-01 15:22:36] |
|
|
|
|
|
|
|
|
[宋连春]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南部至江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东部、新疆北部、四川中西部及青海东南部等地区降水偏多,其中淮河上游降水偏多2成以上;全国其余地区降水偏少,其中新疆西南部、西藏西北部及华南南部偏少2成以上。 [2007-03-01 15:23:06] |
|
|
|
|
|
|
|
|
[宋连春]预计3月份,华北、西北东部、华南西南部干旱可能持续发展;内蒙古东北部、东北西北部、华南西部、云南南部等地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 [2007-03-01 15:23:23] |
|
|
|
|
|
|
|
|
[宋连春]五、3月份农业生产建议。1、越冬作物区大部前期气温持续偏高,作物发育期提前,抗寒能力较弱,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采取中耕松土等措施,减缓生育进程,北方冬麦区应在冷空气来临前采取破埂盖土、秸杆覆盖等防寒措施,防御冷冻害的发生;南方地区需做好防冻防霜准备,培土壅根、适时摘除油菜早薹、早花,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分枝形成。 [2007-03-01 15:23:38] |
|
|
|
|
|
|
|
|
[宋连春]2、北方地区土壤陆续进入返浆期,持续偏暖少雨雪导致土壤快速失墒,各地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整地保墒;西北和华北大部3月份降水仍可能偏少,各地要适时灌溉,浇好小麦返青水;无水灌溉的地区要采取镇压、划锄等措施提墒抗旱;同时,要及早做好抗旱保春播的准备,适时抢墒、造墒播种。 [2007-03-01 15:24:03] |
|
|
|
|
|
|
|
|
[宋连春]3、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降水持续偏多,造成部分农田土壤过湿,并且3月份降水仍将偏多,可能会加重湿害,影响春播进程和作物根系生长。须加强农田渍涝灾害的防御,做好农田沟渠配套建设,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渍涝灾害造成的影响。 [2007-03-01 15:24:16] |
|
|
|
|
|
|
|
|
[宋连春]4、华南大部地区要立足抗旱,做好计划用水,确保早稻、春玉米适时栽插。同时华南各地还要关注初春可能出现的低温天气,及早做好准备,以防对早稻育秧造成不利影响。5、四川和重庆农区去年发生严重夏旱,农田底墒不足,塘库蓄水较少,今冬气温持续偏高,增加了春旱早发的概率,各地要密切关注干旱的发展态势,注意计划用水,并抓住有利降水时机,积极增加蓄水。 [2007-03-01 15:24:34] |
|
|
|
|
|
|
|
|
[宋连春]6、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各地要密切关注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007-03-01 15:24:58] |
|
|
|
|
|
|
|
|
[孙健]谢谢宋司长,下面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介绍2006年中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公告和业务开展情况。 [2007-03-01 15:26:32] |
|
|
|
|
|
|
|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下午好。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公告。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参加过我们很多次新闻发布会,已经了解了中国气象局就去年开始启动的业务进行改革的整个过程。其中生态与农业气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简要介绍一下近几年我们业务的进展,其中一部分介绍一下2006年中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的报告。 [2007-03-01 15:26:57] |
|
|
|
|
|
|
|
|
[毕宝贵]首先我们要针对需求,如果没有社会需求,我们做的东西也没有用。面临我国关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中国气象局在传统农业气象的基础上扩展我们的领域,进行生态气象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可能各位记者会提出,生态领域在环保、林业都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为什么气象局开展这项工作,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 [2007-03-01 15:27:50] |
|
|
|
|
|
|
|
|
[毕宝贵]整个生态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不同视角对生态系统有一个不同的认识。从联合国千年评估计划以及我国西部生态计划来看,中国气象局从气象角度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可能会弥补当前其他领域对气象、生态评估的情况,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归结到生态气象要服务于中国气象局“三个气象”的理念。做到生态系统与大气相互作用的时间和观测,为促进地球系统模式的改进以及改进天气预报提供服务。天气气候对生态影响的评估和检测,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直接进行服务。 [2007-03-01 15:28:05] |
|
|
|
|
|
|
|
|
[毕宝贵]下面我介绍一下近几年中国气象局关于轨道的业务进展。从宏观大的方面讲,生态气象的监测和评估业务服务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从2002年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关于生态气象的监测工作,部分省份已经在原来气象站的基础上通过新增监测的项目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因为生态气象监测的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卫星遥感,在轨道建设中得到了加强。除了对传统的森林监测之外,部分地区还结合了地质调查开展地质资源的遥感调查,卫星遥感资料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7-03-01 15:28:43] |
|
|
|
|
|
|
|
|
[毕宝贵]今年我们农业气象对“三农”的服务,也做了大量工作。随着轨道业务进展,我们从传统大宗作物的种植业向养殖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环保领域和防治领域进行扩展,向大农业方面拓展。另外科研和业务的结合得到加强。新的业务改革强调是在业务科技支撑下,提高我们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007-03-01 15:29:11] |
|
|
|
|
|
|
|
|
[毕宝贵]中央比较强调“三农”服务,这条轨道的产品和“三农”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虽然我们的轨道做了很多工作,如果这些产品到不了生产者的手中或者决策者的手中,实际是没有用的,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服务农村的渠道有所拓宽,在原来电台和媒体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服务的手段。另外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成果显著。 [2007-03-01 15:31:42] |
|
|
|
|
|
|
|
|
[毕宝贵]这是气象和其他领域交叉最密切的轨道之一。应该说我们的农业、环保、渔业、通讯、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进行合作,开展有关灾害监测和预警服务。刚才是从宏观角度介绍的,下面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下。国家层面上,我们初步实现了草原生态气象定量化的监测评估和载畜量的估测,同时也发布了一些评估报告。 [2007-03-01 15:31:52] |
|
|
|
|
|
|
|
|
[毕宝贵]农业气象条件的定量评价包括动态的预告,是我们开展的另一项工作。从粮食安全方面,从国内已经扩展到全球粮食产量的预报。同时关于去年夏季的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也做了一些评估,有了一些评估结果,这是国家层面的。 [2007-03-01 15:32:21] |
|
|
|
|
|
|
|
|
[毕宝贵]省级或者区域级的,在八个区域中心也下辖几个省,我把他们的亮点工作做了归纳。北京区域的主要特色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武汉在小麦产量和湖泊生态方面有一些特色,乌鲁木齐强调绿洲农田的建设,云南烤烟的气候评估和气候区划都开展了一些相应工作。 [2007-03-01 15:32:45] |
|
|
|
|
|
|
|
|
[毕宝贵]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2006年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公报,这是中国气象局首次发布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气象监测的评估报告,主要是气候变暖和气象灾害,导致2006年我国陆地生态质量大幅下滑。 [2007-03-01 15:33:27] |
|
|
|
|
|
|
|
|
[毕宝贵]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06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是1951以来最暖的一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2006年我国多种气象灾害频发,其中以干旱成灾面积最大,较前两年明显增加,且局地干旱强度增大。春季,我国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春旱明显,部分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植被的关键生长季节--夏季和秋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仍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伏旱和秋旱,尤其是夏季的川渝高温干旱以及秋季中东部地区大部降水明显偏少。 [2007-03-01 15:38:20] |
|
|
|
|
|
|
|
|
[毕宝贵]受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影响,2006年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受损,全年陆地总体生态质量偏差。2006年全国48%陆地生态质量不如常年水平,陆地生态质量偏差的面积较2005年增加31%,其中,全国大部农田生态质量总体正常,但生态质量区域分化有所加剧,川渝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农业供给及生产功能下降明显;森林生态质量也与常年持平,但疏林地生态质量下降明显,林区火灾频发,损失严重;草地、荒漠、城市的生态质量明显低于常年水平,表现为草地载畜量降低、沙尘天气频发等生态系统支持功能的大幅下滑。 [2007-03-01 15:39:07] |
|
|
|
|
|
|
|
|
[毕宝贵]城市生态质量大部较差,酸雨、雾、霾等的频度和范围增加。由于城市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空气净化、水土保持功能的减弱,加上工业废气、交通尾气排放引发了酸雨、雾、霾等灾害性天气。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对策和建议。 [2007-03-01 15:41:35] |
|
|
|
|
|
|
|
|
[毕宝贵]气象灾害及气候变暖导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农林牧各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建议:要高度关注并科学应对气候变暖对我国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调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减轻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切实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学调整草场畜牧承载力标准,逐步减缓放牧强度,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持续保护森林,加强森林灾害预测与防控;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绿洲生态安全;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保护城市气候环境。 [2007-03-01 15:41:53] |
|
|
|
|
|
|
|
|
[孙健]下面有请国家气候中心艾婉秀高工向大家介绍一下沙尘暴的有关情况。 [2007-03-01 15:42:31] |
|
|
|
|
|
|
|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工艾婉秀]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国家气候中心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今年春季3到5月,我国北方沙尘趋势的气候预测。 [2007-03-01 15:43:25] |
|
|
|
|
|
|
|
|
[艾婉秀]预计2007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过程数有11-15次,较常年同期(19.2次)偏少,比2006年同期(18次)也偏少。各区(华北、西北)沙尘暴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比2006年同期也偏少,但不排除在较强冷空气配合下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其中华北区域(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平均的沙尘暴天气日数可能为10—14天,比常年同期(16天)偏少,但华北北部的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日数可能较常年同期略多;西北区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平均的沙尘暴天气日数可能为20—25天,比常年同期(34天)偏少;新疆区域平均的沙尘暴天气日数可能为30—35天,比常年同期(49天)偏少。 [2007-03-01 15:44:08] |
|
|
|
|
|
|
|
|
[艾婉秀]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预测依据,首先是对沙尘过程的气候背景也就是它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从背景分析来看,2007年沙尘天气偏少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另外一个分析依据是对前期海洋、大气环流进行分析。2006年8月以来赤道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对今年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警示意义。2006到2007年东亚冬季风偏弱,这些特征均不利于春季沙尘天气的增多。 [2007-03-01 15:46:18] |
|
|
|
|
|
|
|
|
[艾婉秀]另一个预测依据是对冬季实况及春季的预报。根据我们对春季的预测,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偏高,春季华北、西北东部降水是偏多的。所以结合冬季实况以及春季的预测来看,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07年春季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温度偏高,降水偏多;动力气候模式预测,2007年春季500hPa高度场在亚欧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活动较弱,850hPa低层风场预测显示,蒙古气旋位置偏西。以上预测结果有利于春季我国北方沙尘暴偏少。 [2007-03-01 15:47:42] |
|
|
|
|
|
|
|
|
[艾婉秀]鉴于沙尘暴气候趋势预测的难度较大,我们将密切监视海洋、大气、陆面状况的演变和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进行订正。 [2007-03-01 15:48:07] |
|
|
|
|
|
|
|
|
[孙健]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2007-03-01 15:48:56] |
|
|
|
|
|
|
|
|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国家从1987年以来是连续第20个暖冬,我印象中上一个冬季好象温度和今年持平,却不算是暖冬,请解释一下。去年是暖冬,降水量比较少,这对今年的沙尘天气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谢谢。 [2007-03-01 15:49:24] |
|
|
|
|
|
|
|
|
[宋连春]我说连续偏高的意思是“正常偏高”。实际上气温偏高有一个幅度,如果正常以上或者接近正常作为连续增长的说法来说明,而暖冬文字上有明确的定义。 [2007-03-01 15:49:48] |
|
|
|
|
|
|
|
|
[人民日报记者]去年算暖冬吗? [2007-03-01 15:49:59] |
|
|
|
|
|
|
|
|
[宋连春]2006年是从1956年以来第二个温度最高的年份。2005年、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是偏高的。从科学上来讲有几个方面,沙尘暴形成有几个条件:风,风在哪里,从冷空气来;土壤条件,必须有干土层,这是两个最基本的沙尘起来的条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2007-03-01 15:51:04] |
|
|
|
|
|
|
|
|
[宋连春]总体来说,我们冬季风比较弱。因为暖冬,风力小,冷空气活动不频繁,强冷空气活动比较少,冬季风的条件不利于沙尘暴的多发。从土壤条件来讲,沙尘的源区,整个冬季降水还是偏多的。这样到冬季以后干土层相对来说比较薄。 [2007-03-01 15:51:41] |
|
|
|
|
|
|
|
|
[中国新闻社记者]关于暖冬概念,我记得去年有些地方气温偏高,有些地方气温偏低,所以去年没有使用暖冬这一概念。今年在文字资料也没有明确标注暖冬,是不是刻意不再提暖冬的概念了?第二个问题,2月28号出现了今年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根据最近的预报,3月初可能有沙尘天气,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2007-03-01 15:52:06] |
|
|
|
|
|
|
|
|
[宋连春]从气象术语上讲只有温度偏高、偏低,暖冬的说法是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明白。我们在全国选了一些代表站,把代表站在整个冬季每天的温度计算平均值,和往年比是偏高还是偏低。今年暖冬主要是在东北地区,整个东北三省温度冬季平均温度是1950年以来最高的,不排除有些地区温度还是偏低的。不是气象局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科学上有完整的定义,说暖冬是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加明白。 [2007-03-01 15:53:17] |
|
|
|
|
|
|
|
|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鲍媛媛]这是冷空气影响带来的大风天气造成的,地面状况、地形、还有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过程都会导致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如果发生在沙源或者地区状况较差的地区,就会形成局地的极端天气事件。 [2007-03-01 15:57:16] |
|
|
|
|
|
|
|
|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我国今年暖冬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大趋势有很大关系?另外我们知道今年世界极地活动将在巴黎正式启动,能否介绍一下全球气候总体的情况? [2007-03-01 15:58:40] |
|
|
|
|
|
|
|
|
[宋连春]我们的暖冬和全球气候变暖是有关系的,我国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响应比较显著,甚至包括南方一些地区、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响应相对偏小。关于极地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和全球变暖也是有关系的。全球的气候涉及五大圈层,其中极地圈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影响大气、太阳反射、水循环等等。 [2007-03-01 16:05:44] |
|
|
|
|
|
|
|
|
[宋连春]研究极地,一定要研究极地的冰盖问题,全球变暖容易影响极地的冰盖。国际上研究极地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全球的气候。 [2007-03-01 16:06:20] |
|
|
|
|
|
|
|
|
[孙健]我想在这里做一点特别提醒,在上个月6号,国务院新闻办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最新的科学结论。这个科学结论再一次强调了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刚才宋司长也介绍了我们今年冬季平均气温高出常年同期1.9摄氏度,在东北地区高的更多。另外国际上最新资料显示,德国也是经历了过去一百年来最暖的一个冬天,比往年平均气温高出4摄氏度。我希望记者朋友进一步关注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诸多影响。 [2007-03-01 16:06:47] |
|
|
|
|
|
|
|
|
[孙健]另外,我在这里发布一个信息,大家知道,3月份气象界有一个重要活动,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中国气象局已经制定了活动方案。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气象部门对社会公众开放,中国气象局在3月23日到25日三天对社会开放。 [2007-03-01 16:07:29] |
|
|
|
|
|
|
|
|
[孙健]第二项活动:组织为期一个月的气象科技展,包括极地气象图片展、我国气象科技展厅对外开放、举办应急移动气象装备的展览活动,时间是从3月23日开始。第三项活动:举办科技创新论坛,邀请极地气象海洋学、冰川学和水文学的相关专家举行专家报告会,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做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的报告会。还将召开气象应急管理的座谈会,讨论如何应对更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07-03-01 16:08:13] |
|
|
|
|
|
|
|
|
[孙健]第四项活动:将举办一系列气象科普活动,首次在网上举办科普有奖竞答活动。同时将和北京青少年俱乐部联合举办互动式讲座,介绍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气象资源的利用问题,希望记者朋友积极响应积极参加到气象日的活动中。 [2007-03-01 16:08:32] |
|
|
|
|
|
|
|
|
[孙健]我在这里发出邀请,同时也向各位记者朋友对气象工作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07-03-01 16:08:5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