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1>> 重要内容提示
 
陈锡文:统计局的统计方法是科学的 数字是准确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31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新闻办定于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当前农业农村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据今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增产,对此西方媒体认为此数据不真实,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会推动CPI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请问您持怎样的观点?今后我国的农产品价位持续高位运行,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锡文: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准确的,因为它的统计方法是科学的。在涉及农村的统计数字有两类数据是国家统计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直接从农村获得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发布,而不是一级一级政府层层上报以后汇总再发布的。关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收入,是国家统计局根据随机、等距抽样的原则,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抽出了800多县,在这800多个县中又抽中67000多个农民家庭,根据这些抽样调查的数据,由全国统一汇总,由统计局直接发布。另外两点也可以佐证统计局的数据是准确的:第一,2007年中国的谷物是净出口;第二,全球谷物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谷物价格虽然也有所上涨,但是和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比,涨幅明显低得多。从这些方面判断,我认为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的粮食产量不会有大的误差。

  至于CPI会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需要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条件。CPI确实有传导作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进而可能引起企业成本的上升,进而引起生产资料价格和其他消费价格的上涨。如果各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控制,CPI不断上升,还是有可能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因此,中国政府最近一段时间对CPI指数上涨高度关注,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CPI指数,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

  农产品价格问题。一般人可能想象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会给农民带来好处,我想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随着农村生产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并不是自给自足,他的生活消费品包括很多食品,也是通过市场购买的。如果物价水平过高,一方面会引起城市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会引起工资成本上升,同时导致生产资料成本有上升。因此农产品的价格还是应该保持在合理水平,而不能追求过快的上涨。这个合理的水平应该是价格能够补偿成本之后,对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必须要保证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样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