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北京周报记者]第一,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中国处于什么水平?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里面,中国将寻求哪些方面的合作?第二,现在节能技术加大了建筑成本,现在中国处于高房价的时代,消费者在节能建筑和房价方面有一个权衡,你认为节能建筑在目前中国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怎样?谢谢。
[仇保兴]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最复杂。你的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正处在发展阶段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是初级阶段。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如果我们的建筑节能水平,北方地区如果达到德国、丹麦、英国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那么我们的节能减排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上说,我们是后来居上,因为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最新的标准,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
国际合作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个重点,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成本最合算的技术上;第二个重点,吸收节能潜力最大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办法;第三个重点,一些借助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机制,比如刚才我讲的节能服务公司,这就是在国外学来的,不用用户掏钱,通过银行贷款、节能公司的运作,在节约的能源中获得效益维持,这是国外用的一些办法和节能机制。
第三个问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跟房价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点我已经反复讲了,而且国外的经验也支持我这个观点。像北京地区的房价,大家都知道。节能改造的成本,每个平方是100—200多块钱,跟现在每个平方的实际房价差距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用户如果进行了合理的技术改造之后,他一般可以通过七到十年,最短五年,就可以把改造成本收回来。所以,对用户来讲是合算的。这个不能说是成本。最长是十年以后,那就是纯粹盈利。这点是明摆着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我们的兴奋点不在建筑节能上,而是在房价上。所以今天我请诸位来交流,主要是想通过新闻界的朋友,把社会上下的注意力集中到节能减排上,这是既关系到当代,又关系到下一代;既关系中国,又关系世界的大问题。关于房价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现在比较薄弱的是这方面。我经常看记者写的文章,经常看房地产的广告和专栏,很少有房地产的广告和专栏能够讲到我这个建筑是节能的,节能率多少,买了我的建筑,用户能够节约多少钱,对后代有什么好处,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