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华盛顿邮报] 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灾区险情的程度?刚才您说到现在灾区有34个堰塞湖,这些堰塞湖所造成的险情是非常紧迫还是从理论上说有险情,或者说不是那么紧迫的险情?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 柳源] 应该说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堰塞湖的险情是很严重的,现在国土资源部已经配合水利部派出专家,到现场逐一核查。因为现在堰塞湖有的地方水位越来越高,现在担心的是万一有决口,影响会很大,所以专家在今天已经出发。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堰塞湖如果溃坝,影响到的范围会很广。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 灾区已经形成了34处堰塞湖,专家组已经去了人到灾区查看,请问在灾区险情这么紧急的情况下,现在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大面积的二次灾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滑坡协会成员 殷跃平]地震发生以后,我们一直对34处堰塞湖高度重视,因为在龙门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以后堰塞湖溃坝引发的灾害,例如1933年的茂县地震。现在对34个堰塞湖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调查与监测。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动用了航空遥感等手段,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查清堰塞湖的分布。当然在比较强的余震以后,也可能会新生一些堰塞湖,数量会有所增加。
另外,监督评价体系:堰塞湖的问题,一个是水位上升的情况,另一个是坝体的结构。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块的石头形成的,像德阳绵竹上面的天池乡堰塞湖,这是由厚的大块石组成的,我们认为溃坝的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比较松散的物质构成的堰塞湖就比较危险。
第二,堰塞湖的评价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现在采取了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响比较大、位置比较低的居民尽快地转移到比较高的地方,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第三,工程设施。对一些施工条件比较好的、难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我们采用了挖掘等方式,在北川北边的沙坝村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青川县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