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7月2日(星期三)16:00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介绍堰塞湖处置与震区防汛抗洪情况,并答记者问。
矫勇: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在一些重要江河支流,共形成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其中四川34处、甘肃1处;在深山区支流上也产生了一批规模不大的堰塞湖。四川省34处堰塞湖中,极高危险级1处(唐家山),高危险级5处,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200万。目前,震区堰塞湖排险避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实现了零伤亡。甘肃省的1处堰塞湖已经排除险情;四川省的34处堰塞湖中,17处已排除险情,14处经过施工基本排除险情,2处经过施工将险情等级降为低危险情。
我部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立足主动处理、及早处理、排险与避险相结合,制定了开挖泄流渠的应急排险处置方案。同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唐家山堰塞湖从6月7日晨开始过流,11日14时,堰塞湖水位降至714.13米,水位下降28.97米,相应蓄水量从最高水位时的2.47亿立方米降至0.86亿立方米。泄流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完好,没有造成损失。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消除后,下游转移人员已于6月11日下午全部返回家园。经专家评估,目前剩余堰体总体稳定,新形成的河道已具有通过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在打好唐家山堰塞湖攻坚战的同时,经过全面查勘和风险评估,我部会同四川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要求,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其他堰塞湖的排险和避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