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背景
 
吉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盼盐碱地早日稻浪翻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8月11日电(记者 齐海山)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把吉林省大安市两家镇分成两部分,路两侧几乎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一眼望不到边。这个镇的党委副书记赵恩良指着一张规划图兴奋地说:“不出三年,这些盐碱地都将变成稻浪翻滚的高产水田,全镇老百姓都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呢。”

    赵恩良谈起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非常兴奋,因为总投资15亿元的大安灌区建设项目最直接受益的乡镇就是他们。“大安灌区项目能新增水田52万亩,在我们镇就有30万亩,而且由于水渠纵横还可以把原先的1.2万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原先穷得出名的两家镇不出三年就要变成富得流油的水田区了。”赵恩良说。

    正在紧张施工的大安灌区项目仅仅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的一小部分,在大安市所在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已经有多项水利工程正在施工,目的就是改善当地“十年九旱”的状况,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邹世夫说:“吉林省西部的土地整理项目可新增高产水田255万亩,年产33亿斤商品粳稻,达到了改良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目的。”

    作为吉林省的“天字一号”工程,《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在7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通过实施十大工程、29个项目,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5年内将达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这就意味着吉林省将成为继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

    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然而,吉林省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吉林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西部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年际起伏较大。要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升,那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的粮田。

    据悉,《总体规划》包括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等十大工程,29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60亿元。此规划是吉林省首次把粮食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了单一的仅仅规划粮食生产的模式。

    吉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守臣说,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吉林省农业基础条件落后的状况,奠定稳定提高粮食增产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遏制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扩大湿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意义重大!”吉林省省长韩长赋说。他说,吉林省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农业科技力量雄厚,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整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吉林省粮食生产完全有能力由目前的年500亿斤提高到年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更重要的是尽管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省,但粮食净调出省却只有6个,吉林省作为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意义重大。”韩长赋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