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韩长赋介绍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请问韩长赋省长。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吉林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您认为增产百亿吨粮食这个举措,对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有哪些积极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吉林省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保障新增耕地的质量和数量?这些经验可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谢谢!
[韩长赋]第一个问题,吉林作为一个粮食主产省,而且是粮食商品率最高的省份,大体上吉林常年能够提供400亿斤的商品粮,所以说吉林增产粮食,因为我们省内的消费大体是相对稳定的,再增产的粮食都是商品粮,作为主产省,作为粮食调出省,作为粮食生产最高的省,可以为国家的粮食供应、供求平衡能做出实际贡献。我们百亿斤粮食工程也是为实现全国提出来的要提升800亿斤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全国大的规划实现积储。
第二个问题,我想先说一个情况。吉林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我省的白城和松原地区有1000多万亩的候补后备耕地资源,这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测定和规划的,我们在粮食工程建设当中,主要是依靠现有耕地的单产提高,同时适当的开发后备资源,这个开发是有计划的,而且是经过规划的,大体上五年我们要新增255万亩耕地,这个耕地都是可以达到一定生产水平的基本农田。所以百亿斤粮食工程在增产粮食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一部分耕地,为保障国家的18亿亩这个红线不越过,还可以做出一点贡献。我们在土地整理开发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计划,要严格规划。同时保护生态,不会影响到草原和湿地。耕地要作为一个标准粮田来建设。至于说能不能推广,我想每个地方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据我了解的情况,有大片耕地的省份还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把吉林整体做好。谢谢!
我想顺便再补充一点,在西部土地整理的时候,我们今年先做了一个试验,种了一万亩,在荒碱地上,现在很成功。当年种植水稻,好的地方上千斤,一般的地块也能达到600到800斤,因为搞农业的都知道,土地要经过熟化,但是这个地通过治碱,还是很成功的,这也增加了我们整理土地、增加粮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