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重要内容提示
 
吉林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土地整理开发和生态建设保护并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8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韩长赋介绍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有一个问题请问韩省长,在过去我也曾经多次到吉林省的农村进行过采访,了解到在西部地区,可以说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而且刚才韩省长也提到,吉林省在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过程中,要把西部作为粮食增产的后备区,未来五年将新增255万亩的耕地,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在确保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来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呢?谢谢!

    [韩长赋]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规划粮食工程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确实,你搞产业,无论搞什么产业都会关系到环境问题,要使这个产业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必须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总的一个原则就是,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努力实现一举两得。统筹规划,就是规划粮食生产,包括土地整理开发过程中,同时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这也是前面我讲到的,我们十大工程里面专门有一个生态的保障工程。

    就像你刚才讲的,吉林西部地区确实存在着土地碱化、沙化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缺水,所以我们在西部的规划当中,首先解决水的问题。包括以稻治碱,以种植水稻来治理盐碱地,通过引水适当地向湿地补水。在规划过程中建设农业防护林,用防护林防止土地沙化。在一部分土地整理和开发过程中,把湿地当中核心区的居民移出来,进行生态移民,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来保障和推进生态建设。另外,在规划过程中,重要的是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湿地和草原优先保护,主要是治理开发盐碱地和荒地。

    因为搞产业开发总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我们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努力把影响降到最低。比如说,种粮食肯定要施肥,农作物肯定要生虫子,要打药,我们开展大面积的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生物防治。我们刚才讲到湿地可以补水,水田就是人工湿地,废水进入湿地要大面积种植芦苇以降减农残,通过这些措施,把可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大家都知道,各个产业,无论是搞一产、工业还是服务业,都会有环境的影响,我们认为搞农业还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而且都是经过努力可以治理的。还有一点,农业本身就是个生产系统,所以农业有多功能性,稻田本身就是湿地,农业本来就是改善生态的绿色系统,所以发展粮食生产,对农业生态问题还有一面积极的影响。吉林西部有几万平方公里,刚才讲到250万亩左右的新增耕地,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我们会处理好这个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