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6日下午3时,教育部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新闻界的朋友都知道,在今年年初,2007年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给获奖人员颁奖。在这次颁奖中,我们2006年高等学校获得自然奖、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总的奖项有250项,在自然奖中2006年度国家总共评了29项,高等学校完成的是15项,占总奖数的51.7%。特别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5项中有两项是一等奖,这是我们国家自然科技奖连续两年空缺以后的第一次受奖。2003年有一次受奖,那是由中科院和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2004年、2005年国家一等奖都是空缺。
在发明奖里,国家总共评了41项,由高等学校完成25项。进步奖评了184项,高等学校完成了106项,从总的比例来看,2006年我们在三大奖中,高等学校完成的比例都超过了50%。科技成果的获得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一个统计数据,从1985年到2006年,高等学校完成的课题成果占国家奖的比例,自然科学奖基本上是50%,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到1/3,科技进步奖占到1/4。我们从1985年,全口径算起,从2003年开始,我们差不多三大奖项都完成了50%。
这和我国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五”“九五”的投入,对“211”工程的重视,对高校建设的重视,使得科研设备、人员储备都有很大的发展。在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很大的科技贡献,都超过了50%。我曾经统计过一个数字,从1998年到2003年,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分纵向和横向,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从拿到国家财政的拨款的科研经费,在这五年中最高一年占得不到10%。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拿的国家的财政经费,从不到10%,到完成这么多的科研成果,这说明我们高等学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是巨大的。
一个学校的建立到现在科技成果的完成,主要是国家办的一些大学,高等学校大概在这里面占到80%左右。现在的民办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学为主,在科技发展上的关心还不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