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周四)下午3时,农业部举行第一场“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薛亮、王辅捷就农业部“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有关方面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2006年我们国家的粮食增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三年增长,粮食单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农业部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进粮食生产,以确保今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低于2006年的增长水平?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薛亮]粮食生产一直是农业部的一项中心任务。2006年预计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在9800亿斤以上,首次实现了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增产,成绩来之不易,是经过全国上下极大的努力取得的。2006年的自然灾害也是比较重的。在这样一个基础上,2007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农业部在内部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到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基础已经很高了,我们从粮食生产最高的年份来讲达到了1万多亿斤。这几年粮食生产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耕地减少;第二是效益下降;第三粮食需求的增加,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第四,依靠进口粮食是靠不住的,不可能依靠进口粮食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这四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粮食生产始终面临着艰巨的形势。
所以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对粮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给予清醒的认识。保持粮食增产的势头,农业部大的措施有四个方面。第一,坚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面积2007年力争要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第二,着力提高粮食单产,从耕地下降趋势角度来讲,要保持粮食的总产稳定,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单产,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我们有一系列措施,比如推广重大的施肥技术,包括加强生产管理、加快土肥的建设。第三,强化病虫害的防控和防灾减灾。我国国家面积大,气候比较复杂,每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所以防灾减灾是重中之重。我们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争取把这块的损失减下来。第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上也是提高我们的粮食能力,使我们在“四个趋势”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单产、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的综合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