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当前抗旱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鄂竟平]受旱成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降雨少,温度高。去冬以来,华北大部、西北大部和黄淮大部以及江淮一些地区连续无雨雪日超过80天,部分地区超过了100天。按照气象部门评价,是30年到50年一遇的少雨。去冬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4℃,土壤水分蒸发大,失墒快。
2.寒旱叠加。去年12月份以来,一共出现三次大范围降温过程,特别是春节前。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8-12℃,局部达到17-20℃。我这次去江苏检查抗旱工作,那里前段时间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导致了许多地区无法进行抗旱浇灌,加重了旱情。
3.灌期提前,用水集中。由于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持续少雨,各地冬麦区提前开始春灌,有些还增加了灌溉的次数,用水增加并集中。加上部分地区江河来水和蓄水量偏少,造成抗旱水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