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时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农村金融一直是中国金融服务一个欠缺的领域,也是近年来金融改革的一个重点,请刘主席讲一下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难点和下一步将要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样措施保证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
刘明康: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银监会一直高度关注农村金融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我们做了这样三大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我们在五个方面推进改革: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200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挥和领导下,我们推进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它能够轻装上阵,并且有比较好的治理结构。
二、积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比如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维修,农村电网、路网、供水的改造,民生工程建设,对龙头企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三、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扩大邮政储蓄银行的涉农业务范围。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是一个改革的重点,利用网络的优势,从事存款、汇款、结算和小额的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我们有上千万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工作,维系农民工和他家里人的最重要的服务渠道是邮政储蓄银行,我们只要碰到进京工作的农民工,你可以问他一下,他都用一种绿卡,这种绿卡就是邮政储蓄的信用卡,用这个卡可以把他的收入汇到远在天边的家里,家里人只要骑自行车就可以在乡镇拿到自己子女邮来的钱,这是一个很伟大的网络,改造改革邮政储蓄银行具有很伟大的意义。
四、对农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得农业银行更有活力,更好地面向“三农”来做好服务。
五、调整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政策,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进入金融机构,为当地的社区服务。在两年以前就培育发展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的互助社,这样三类新型的金融机构,到去年年底这样的金融机构已经有107家,其中有91家是村镇银行。
第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引导小型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健康的机制。
第三,要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现在中国农村千姿百态,有农民工回来就业、创业的,也有农民的子女受过高等教育,乃至海外教育,他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所以第三个改革是我们努力促使农村的金融机构引进需要的金融消费工具和产品,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