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
间隔: 自动刷新  手动刷新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 于新文]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这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四项内容,我们首先请请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陈振林就2008/2009年全国冬季气侯特征,重大气象事件及未来天气气候进行展望,同时我们还要请他对刚刚结束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明天即将召开的“两会”气象服务情况做介绍。我们还请到了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副司长赵立成先生介绍风云二号E星完成在轨测试情况。随后我们还将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9-03-02 14:27:21]
[于新文]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了六位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陈振林先生,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副司长赵立成先生。出席会议有关人员还有: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高工杨贵名,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高工延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正研高工张培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高工刘秋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高工姜允迪。 [2009-03-02 14:29:51]
[于新文]下面,首先请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陈振林就2008/2009年全国冬季气侯特征,重大气象事件及未来天气气候进行展望,大冬会及“两会”气象服务情况。 [2009-03-02 14:31:37]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 陈振林]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给各位简要的通报一下有关今年冬季气候特征,以及二月份天气气侯特征,重大气象事件及未来天气气候进行展望,同时介绍一下刚刚结束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明天即将召开的“两会”气象服务情况。 [2009-03-02 14:32:39]
[陈振林] 第一部分介绍一下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三高,但季内冷暖起伏大;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黑龙江北部偏低1~2℃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2℃,其中青藏高原大部及新疆大部、吉林东部、山西北部等地偏高2~4℃。气温冷暖起伏大,季内冷暖起伏大。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全国出现3次大范围强寒潮天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一般有10~18℃。 [2009-03-02 14:35:23]
[陈振林]全国冬季平均降水量偏少,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8.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0.1毫米。东北、华北地区东部和西南部、黄河中下游以南大部分地区及北疆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有10~50毫米,其中,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及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重庆东南部、贵州东部、海南等地的降水量一般有50~2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其余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东北地区、华北东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甘肃西部、新疆北部、西藏东南部、苏皖南部、海南等地的降水量偏多3成至1倍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5~8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  [2009-03-02 14:37:25]
[陈振林]第二方面就是2008/2009年冬季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首先是北方冬麦区发生罕见秋冬连旱。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底,我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持续偏少,旱情发展迅速。根据1月31日气象干旱的监测显示,北京、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等地气象干旱达中到重度,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局部地区达到特旱。总体而言,此次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具有降水异常少、无雨日数多;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等特征。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重旱区达50年一遇。 [2009-03-02 14:38:52]
[陈振林]进入2月以来,北方冬麦区先后出现6次降水天气过程,累积降水量一般有10~25毫米,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有25~50毫米,加之各地积极实施抗旱灌溉措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缓解。一月上旬,福建、广西等地遭受霜冻。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出现罕见凌汛,主要就是因为1月1日至15日,黄河流域气温明显偏低,河流封冻;1月16日至18日,由于气温的迅速回升,导致了部分河段冰融;17日夜间至18日凌晨,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出现罕见凌汛。在辽宁、吉林、新疆等地发生了雪灾。在1月15日至17日,新疆北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其中塔城15日至16日的降雪量达22.4毫米,创当地历史上1月份日降水量极值。  [2009-03-02 14:39:53]
[陈振林]2月12日至14日,东北大部地区出现了以降雪为主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强降雪对当地交通运输带来一定影响。 北方冬麦区大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第二个就是华南地区以及云南等地区温高少雨,气象干旱发展迅速,2月1到12日,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在一些地区连连破了记录,比如说2月10日河南的中西部、陕西南部等均创造了二月上旬最高的历史记录。长期中下游出现了持续的连阴雨天气,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土壤偏湿,并引发了部分的滑坡等地质灾害。2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对越冬作物的越冬和生长发育及北方设施农业生产和牲畜安全越冬较为有利。上半月黄淮部分冬麦区旱情较重,下半月大部麦区的旱情得到有效缓和,对冬小麦后期越冬及返青生长十分有利。2月14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农田土壤过湿,油菜等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2月,华南、西南光温条件较好,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发育。 [2009-03-02 14:41:07]
[陈振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宁夏北部、河北北部等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扬弃沙天气,有些地区能见度仅仅有500到800。二月份国外也发生了部分的灾害事件。比如说暴风雪、龙卷风、暴雨洪涝等灾害,比如说2009年1月底至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持续多日达到43℃,造成至少22人死亡。2月上旬,英格兰遭受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降雪,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部分地区恶劣天气的“红色预警”。暴雪造成包括首都伦敦在内的英国许多地区的交通陷入瘫痪,数千所中小学校被迫停课。 2月,德国大部地区、美国加州、俄罗斯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分别遭遇暴风雪袭击,严重影响交通。 [2009-03-02 14:43:08]
[陈振林]未来十天天气趋势是,江南、华南阴雨天气较多。预计未来十天,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阴雨(雪)天气较多,降水量一般有30~70毫米,其中江南、华南地区东部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有150毫米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将偏多3~6成,局部地区偏多可达2倍以上。那么强降雨时段将主要发生在3月2日、3月5日至6日。未来十天华北、东北等地将出现降雪、降温天气。3月4日至6日,受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的影响,华北部分地区、东北及山东半岛将出现1~3毫米的降雪(雨),其中东北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有5毫米以上。降雪天气过后,淮河以北地区将出现4~5级偏北风,渤海、黄海将出现6~8级大风;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超过8℃以上。 [2009-03-02 14:44:01]
[陈振林]第三就是北京3月4日有小雨加雪,夜间有小雨加雪转多云。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部冬小麦处于返青生长阶段,黄淮南部开始拔节,需水量明显逐渐增加。3月,北方冬小麦将普遍进入返青、分蘖期, 需水量将增加,各地要加强田间管理,积极开发水源,注意蓄水保墒,适时灌溉,预防春旱的发生。无水灌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中耕保墒等措施,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华南各地要抓住“冷尾暖头”天气适时进行早稻播种,并要加强秧田的科学管理,避免低温危害,力争培育壮秧。另外,华南东部、江南东南部、云南、四川中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偏高,前期旱情将可能维持或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早做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确保春耕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03-02 14:45:16]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