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上午9时30分, 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回顾3月份重大气象事件,展望未来天气气候,介绍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气象局网络监测司司长周恒]天气气候变化需要一定的探测手段发现它,才能为我们的预测预报提供一个基础的信息和数据。今天向大家通报的专题是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情况。大家都很熟悉,像一些强对流天气,包括台风、局地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需要很丰富的探测信息,而在这里,天气雷达应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短时临近的天气预警工作,雷达一定意义上起着不可替代的或者关键性作用。
天气雷达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服务、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服务、为防汛抗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和林业影响服务。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1、近期目标:到2008年,基本完成建设158部S波段和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形成基本覆盖全国的天气雷达监测网;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远景目标:到2015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天气雷达技术进步和国家财力支持能力,158部构成的雷达网进行扩充升级。 简单回顾一下天气雷达发展的几个阶段。天气雷达是从军用雷达演变过来的,包括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等。最早是模拟信号天气雷达,测一些电压电流。经过技术不断改进以后进入数字化。现在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加了一些多普勒功能。
建雷达的实际目的还是应用于服务,简单举几个例子。第一,在台风监测过程中的应用和服务。第二,在暴雨、冰雹等强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和服务。
福建省是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地区,2006年登陆和影响福建省的台风有8个,其中“珍珠”强台风、“碧利斯”强热带风暴、“格美”台风和“桑美”超强台风给福建省带来了罕见的强风和强降水,并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雷达对于预测、预报和服务提供了很好地帮助,同时也为地方政府防灾救灾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0608号强热带风暴“桑美”于8月10日在浙江省苍南登陆。 国家对雷达建设投入了很多,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几十亿,实际上造成的效益更多,比如强台风“桑美”也好、“碧利斯”也好,这种情况下,没有雷达这种强有力的工具,对于做好这样的监测预报服务是很难想象的。包括在机场以及一些关键要害地方,如果没有气象雷达,也是很难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