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09年9月7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介绍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中国—东盟海关与商界合作论坛等相关活动筹备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高虎城部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无疑对双方的自由贸易是一大推进,但是有个别企业担心,自贸区建成以后贸易便利化提高、关税降低,可能会带来经贸商品的增加,对于它的生产经营可能带来冲击,不知道高部长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这样的自贸区对双边企业是怎样的机会呢?
[高虎城]如何看待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全面建成以后的机遇和挑战,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
大家首先要注意到,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4年,我们在早期收获的基础上开始降税。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都一致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合作的机遇、发展的机遇远远大于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这几年的情况也可以说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会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和东盟企业的竞争力。这使中国和东盟的企业不仅在各自的相互开放的市场和服务行业当中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而且也可以使中国和东盟的企业进一步合作,从而共同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这个问题类似2001年怎样看待中国入世一样,那时候也有很多争论、议论或探讨,我想问题有点类似。但是从中国和东盟的企业来说,绝大部分的行业一致认为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我们不能排除有个别行业或企业遇到的压力比较大,但是这本身就是竞争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中国和东盟的行业和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机遇远远大于给他们带来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