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第29届奥组委奥运新闻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举行的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暨市民讲外语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洋介绍了近几年来市民讲外语活动及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就北京2008年奥运会语言环境的建设、全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工作的开展以及市民外语普及活动等内容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以下是精彩摘要。
刘洋: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是市民讲外语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确保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12月,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于2006至2007年开展北京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整治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北京市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博物馆、商业场所、公共文化设施、地铁公交、医疗卫生、体育场馆、环卫设施共9个领域的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设置的整体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会同各有关单位及中外专家,于2006年编写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包括《通则》、《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6个部分)及6部分实施指南。该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北京在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设置上具备了法制基础,今后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将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