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背景
 
从去年8月开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5个月正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雷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说,2009年12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1%,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已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姚坚在此间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2009年1至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

    姚坚表示,分领域来看,我国去年吸收外资有如下特点:制造业仍是吸收外资的主要部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降幅继续收窄;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农业领域增幅较大。

    商务部:预计200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王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说,200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预计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约比2008年提高6个百分点。

    姚坚在此间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2009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效显著,国内市场持续旺盛。

    据他介绍,2009年12月,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2%,同比加快10.3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姚坚说,消费市场在总体保持加速回升态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例如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汽车、住房、电子产品引领消费热点。2009年12月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家电销量同比增长18%。2009年全年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比2008年增长46%。

    得益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家电、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推动,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快于城市,预计全年农村消费将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5%,城市消费将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左右。

    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同比增6.5% 并购类投资成亮点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雷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说,2009年全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并购类投资累计175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40.4%,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能源资源成为并购投资新重点。

    姚坚在此间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6.1%。

    此外,200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恢复增长,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

    新闻分析:消费“不负众望”保增长 2009年有望打下“半壁江山”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雷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表示,预计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将达到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家出台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成效显著,消费增速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都创下历史新高。”姚坚说。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出口进入了负增长空间。而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一直被视为“短板”的消费则“临危受命”,和投资一起担当起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使命。

    2009年,国家出台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政策,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手中“有钱花”。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密集出台的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家电、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应急之策也建下奇功。

    12月份,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家电销量同比增长18%。2009年汽车销量也达到1364万辆,比2008年增长46%,跃居全球第一。

    “农村消费增速首次快于城市”——2009年,中国的消费生活中还呈现出喜人的亮点。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家电、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推动,使农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姚坚表示。

    商务部预计,2009年农村消费将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左右;城市消费将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左右。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消费“短板”在一点一点地长高,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贡献最大的一项,如今则成功“变身”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

    不过,专家也指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仍相差近20多个百分点,扩大消费有很大空间: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有高达20多万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实物和服务领域消费转型和升级方兴未艾。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全球经济复苏后,美国过度消费的习惯也难以回到高位,而外需减少势必会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大规模投资虽然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有直接作用,但难以长期持续。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同时提出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目前来看,有些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存在效应递减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的矛盾,必须攻克收入和保障这两大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宋则说。

    宋则表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首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占比。同时,要解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劳动者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

    此外,还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花钱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