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1>> 重要内容提示
 
陈健:将从两途径解决下一步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人才瓶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1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介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暨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0》和《对外投资合作指南》,并答记者问。

    [法制晚报记者]您在刚才说的主题词和报告里提到我国缺少全球战略性人才,从2003年起央企全球招聘人才已经八年了,但有人说这些人才水土不服,有统计说只有30%留任,请问商务部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除了陈司长说办主题培训班之外,我国在培养全球性战略人才的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谢谢。

    [陈健]人才问题确实是下一步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瓶颈。这将是我们今后长期致力于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刚刚陈林先生已经简单做了介绍,我想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这个培训的重点不是技能性的培训,而是适应国际需求的一个适应性的培训。因为这些人才需要懂得的是跨体制、跨文化的这么一种工作环境,因此他们主要要在“两跨”方面着力培养自己适应国际需要的理念、观念、做法等等,包括语言。这个培训不仅要在在职人员当中进行,而且应该深入到大学本科、研究生的教育中,这种跨文化的理念应该从学历教育开始抓。

    第二,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引进人才,使得人员自由流动,我们可以聘外国的人才,也可以招聘海外留学人员,我们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招聘人才,实现人才的国际化。朱晓明先生是中欧工商学院的院长,他在培养中国跨国人才问题上有很深的造诣,我希望他能给我们补充两句。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朱晓明]各位记者手中有《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0》,我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这本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报告,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邀请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我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院长,霍建国是商务部研究院院长,我们两个人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我想跟这位记者交换的意见是,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咨询公司把国际国内的人才划分成四个可能性:一种是能够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的,我们称之为国内市场经营者;第二种是能够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的,称之为全球市场开拓者;第三种是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国内市场的,称之为全球资源的利用者;第四种是能够用全球的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的,称之为国际市场经营者。这四种人才在对外投资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称之为全球化人才,是能力配备要素的最优组合。特别是对第四种人才的关注已经得到了大约58.8%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的认可,我们高等学校、培训机构、研究机构都将以这本书发布为契机,我们从现在开始逐渐把全球化人才的培训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国际工商学院对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准备设计这样的课程,分五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与管理;第二个模块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第三个模块是跨国投资风险;第四个模块是跨国公司的管理;第五个模块是对外投资的决策。培养全球化人才这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就像刚刚陈部长说的,对大学的研究生院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个任务很吸引人,昨天我们向陈健副部长汇报,他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