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马建堂: 我给朋友们简单的说一下数据。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
涉及到CPI权重的确定问题。什么是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在座的朋友作为消费者,要消费无数商品,但是我们总不能把所有商品的价格变动都进行统计,这就需要选定一定的代表品来代表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我们在全国选择了至少600个左右的CPI调查的代表品,这些产品的权重是怎么确定的?它不是随意的、主观确定的。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所以,决定价格调查代表品权重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支出比重。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是怎么得来的呢?我们国家统计系统对14万户左右的城乡居民的家计调查,根据这个调查中的各项比重,比如吃、穿、用、行、娱乐消费的比重,根据这个比重来确定价格代表品的权重。
有的朋友讲,中国的CPI中食品的权重高,它取决于我们的支出中食品的比重,取决于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的城市居民,100块钱的支出里,用于吃的支出30%左右,农村居民在40%左右。在这个现实下,价格代表品就要体现出这种支出的比重,否则就不实事求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重肯定会不断下降的,为了反映这一点,为了体现这个趋势,中国的价格调查中,价格规格品的选择,食品权重也会下降,但是它取决于食品支出的变动,它有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