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2>> 重要内容提示
 
目前国企状态不是改革终点 而是下一阶段改革起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2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闻办于2011年2月22日上午10:00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介绍“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和“十二五”总体思路,并答记者问。

    邵宁: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是比较好的。概括地讲,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在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在前些年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推进。比如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制度初步形成,企业改制上市、引入了市场的资金和约束,企业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等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改革是一个核心性的命题。不进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国有企业生存都难,更谈不上有所发展。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当初是做为计划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立的,这些企业的结构特征、管理体制、社会定位、职工观念与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完全没有关系。改造这样一个庞大的国有经济系统,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时间了。

    所以,研究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观察中国国有企业的状态,是需要一种历史感的。这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20年前,我们还在推行企业承包制,产权当时还不敢碰。在10年前,三年改革脱困还没有完全结束,当时做的事是企业改制和企业破产。到今天,改革的实践以及我们对改革的认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目前国有企业的状态并不是改革的终点,而是下一阶段改革的起点。我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国有企业还将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国有企业在体制上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公益性国有企业会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讲这样一些内容的开场白,是想强调一种历史的、过程的观察方法。对于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事物,只有这样看才能看得准、看得客观,并且具有建设性。同时,我也想为下面回答问题埋一个伏笔,有些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往后看看、向前看看,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才能讲得清楚、才能更好地和大家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