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14:3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2楼报告厅举行,通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研究最新进展及中国气候变化影响领域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国协调主要作者吴绍洪]:我们亚洲的特点是幅员辽阔,自然负责多样,气侯变化巨大,人口稠密,社会经过发展滞后,气侯变化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亚洲将是气侯变化影响严重而脆弱的区域。中亚、南亚的作物有可能减少,达到30%,而东亚和东南亚可能会增加20%,考虑到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饥饿的情况。预测到2050年南亚谷物产量可能减少30%,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的情况下,预计是灌溉水稻产量减少40%,亚洲东部地区,2020年升温一度,农业灌溉蓄水量要增加6%到10%以上。预计升温三度,降水条件不变情况下,青藏高原小于4公里冰川就会消失,升温速度不变,青藏冰川就会快速退缩,人口增加变化,印度人均可利用淡水会从2001年1800多立方,降到2025年1000立方。西亚的气侯变化将在21世纪产生严重的水的压力,模拟的结果显示,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亚洲将失去2500平方公里红树林,1000公里水产地变成沼泽,三角洲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湄公河三角洲1.5到2万平方公里土地将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