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14:3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2楼报告厅举行,通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研究最新进展及中国气候变化影响领域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IPCC主席团成员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针对中国我们看到,去年极端天气,去年发生了严重的四川高温干旱,而且森林大火,暴雪、洪涝、沙尘暴等等,这种背景下对世界对亚洲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呢,中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我们资料不是很完全,过去100年升高0.5到0.8度,平均降水量不是明显,华北河南西南地区变化不一样,我们过去100年当中,也对未来进行预估。2020、2030,增暖温度0.5到4.2度。
这种变化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们看看有些明显,对农业影响很大,三个方面波动,产量波动大概是减产5%到10%,种植结构也变化,已经要增加投入成本,增加更大负担。
中国粮食作为小麦、稻米和玉米。我们看看零线以上是增加,以下是减少。我们把生物工程这个因素没有计算在内,水资源问题也很严重,我们国家上世纪中叶以来,六条大江大河径流量,京津唐到黄河领域,都在减少。我们看一下。中国冰川小冰期17世纪左右,距今300到350年左右,现在已经减少四分之一,本世纪中叶还要减少四分之一,而且我们国家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不少。我们说350年说减少会损失一半。湖泊面积减少西部变化不大,更多是以东部,人为围湖造田的结果。海平面上升也很多,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公告,最近50年为每年1到2.5毫米,而且预估到本世纪中叶要上升12到50厘米,而且长江、黄河三角洲上升9到107厘米,沿海海岸带脆弱性增加,会影响海岸经济和海洋生态系统。应对这种情况,海平面上升以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适应手段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计算。比如说广东地区,如果要使未来海平面上升30厘米,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淹没将近5500平方公里,如果采取适应手段,会减少到1150平方公里左右,适应减缓应对气侯变化是很重要的。中国未来主要植被变化时间关系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