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办于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10时在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和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情况,发布西咸新区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正永: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两年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对这项工作给予了积极指导,民政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和国家林业局、文物局以及中国科学院等23个单位,分别与陕西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大公报等多家海内外知名媒体对经济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和媒体重视与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6831亿元,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90亿元,分别增长14.5 %和28.7 %,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61元和4882元,分别增长16.3%和2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和6.3个百分点。具体有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完成了一系列具体规划。我们以规划为先导,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落实“十二五”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关中高速公路网规划、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了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特别是颁布了下面将重点介绍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继续壮大,其中落户西安民用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基地的企业达698家,总产值比两年前增加了38%。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居全国107个开发区第三位,西安成为四家国家级软件产业和出口双基地之一,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三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关中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市政路网和航空设施更加完善,开通了西安至郑州的高铁,西安地铁二号线将于9月底试运行,即将建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将使机场设计旅客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比原有能力和目前实际水平分别提高210%和72%,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和省内当日往返、周边中心城市当日到达的“一日交通圈”。
四是生态建设和文物保护成效显著。我们将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作为重要任务:以渭河综合治理和秦岭保护为重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营造大水大绿的人居环境,关中大中城市良好天气连年超过300天;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法门寺文化景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正在浐灞生态区举办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突出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