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10时,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请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香港大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我知道今年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63%,这个数据应该是近代史上一个很罕见的、很高的投资比例,有权威经济学家说,如此高的投资比重,一方面严重挤压了消费,另外也可能给未来的产能过剩留下很大的隐患,马局长,请问是不是我们的投资有些太过奔放了呢?现在,消费和居民收入增长是不是太过温柔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建堂]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都很大。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这个63%是怎么出来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比GDP吗?我想告诉你一个更好的数据,不要直接去比的。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8%。我先做一个数据的解释,因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能与GDP直接比,在支出法核算中,GDP的一部分是资本形成总额。
确实,社会各界也包括中央政府对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平衡拉动。投资的增长比较快,投资占的比重比较高,和消费是相对的概念。无论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还是用居民消费支出来反映,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长得还是比较快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扣除物价因素以后,都在10%以上,消费本身增长得并不慢。但是消费和投资一相比,投资增长得更快。
关于投资增长得比较快,在总需求里占的比例比较高,我想恐怕还得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辩证地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还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面临着很长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工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改进,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就需要投资。今天的投资是明年的增加值,是未来的增加值,是未来的收入。今天的投资是未来环境的改善,环境的改善需要设施,需要有处理污水的厂,需要铺设管道。
总之在中国发展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投资增长得比较快,有背后深层的客观的原因。我们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一个社会要发展,先创造的增加值总不能全部拿来吃掉、喝掉、花掉,全部消费掉,那这个社会就没法再增长,总要拿出一部分新创造的价值用于积累、用于投资。所以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几十年的高速成长,投资的高速成长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我说这一层的意思,我们要看到中国投资比较快速的增长,增加速度超过了消费,恐怕它有深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首先要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