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9日9时30分,铁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王勇平等介绍我国铁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长客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但是在过去长客没有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那么这次CRH5型动车组的制造过程是什么样的?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晓峰]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是国内最大的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在共和国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大家庭中,好多领导人说长客是长子。我们在国内轨道客车市场占有率接近50%。城轨车占有率接近80%。为什么过去没有做出过一流的高速轨道客车?因为过去长客做的车有两种,一种是160公里等级以下的中低速车。在这个等级车里,长客做的车也有大量出口,应该说也是一流的。还有一个产品就是地铁和轻轨车。长客的产品大多数是国际一流的,也有一部分是接近一流水平的。但是长客确实没有做过批量200公里成熟的高速列车。
我们主要有几方面的差距:第一,主要是我们设计上缺少系统集成能力、缺少设计经验。第二,我们在工艺上有差距。我们没有完善的高速动车组制造工艺和装备。第三,我们在设备上也有差距。过去我们说长客有一流的设备,长客确实有一流的设备,但是在制造高速动车组方面,长客的设备不配套、不系统。第四,队伍素质上的差距。这里面有员工队伍思想理念上的差距、工作标准上的差距、技术技能水平上的差距。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些差距,长客难以在过去制造出成熟的批量的200公里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
通过不到三年的努力,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制造车CRH5型动车组,投入4.18运行。我觉得因素有很多,内容也有很多,我概括主要是我们把握了四个关键环节:
第一,我们选择了一个技术成熟先进的样车,这个车在国外转向架是最先进的;运行时间比较长,是最成熟的;车的系统集成速度是这个速度等级世界上最好的。这个车的所有零部件都是世界一流的。在车辆选型方面,我们得到了铁道部的大力支持。
第二,我们牢牢把握住了联合设计和设计培训。选择了一个好的车型,为了适应国内的需求,我们和外国合作伙伴进行了联合设计,也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培训,其中转让了超过万份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使我们的设计水平得到了质得飞跃。
第三,为了制造200公里高速动车组,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工艺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制造水平、工装模具、工艺技术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第四,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或者说进行了全员培训。培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我们和合作伙伴进行了400人次的国外培训。这400人的培训都是关键岗位、关键部位、重要环节的。2.在公司内部进行了超过万人次的全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3.聘请国外合作伙伴的专家在现场进行指导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员工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制造的需求。
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应该说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不但打造了一个国产化的高速CRH5和谐号动车组,也使企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我们自己概括长客通过20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制造,至少形成了6个优势:
第一,制造能力最大。我们的制造能力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长客正在形成年60组到100组高速动车组的制造能力。为了满足4.18的需求,我们交付了5组动车组,今年年末我们要交付60组动车组。同时,长客还有600辆地铁和轻轨车的制造能力,这个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需求的快速发展。
第二,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有了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制造的国际一流装备。现在的装备水平和国际任何一家轨道车辆公司比都是最好的。
第三,我们的研发队伍正在走向最强。长客的研发队伍近500人,有近300人参与了这次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工作。还有近200人是从事地铁和轻轨的研发设计。这支队伍有博士生11位,硕士生200多位,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经历12年,正是出成果的年龄。他们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研发队伍,现在他们理所当然是国内最强的研发队伍。
第四,通过这次技术引进,长客实现了制造品种最全。长客现在正在200公里动车组,长客子公司唐山车辆正在制造300公里动车组。同时,长客还可以制造各种制式、各种规格、各种形式的城市轨道车辆。现在长客的制造产品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第五,通过技术引进,在提升企业实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形象。长客最近几年出口签约创汇都在1.5亿美元左右,去年超过了4亿美元。
第六,长客通过技术引进,实现了管理与国际接轨。这就是长客在制造高速动车组的同时,不但出了产品,也切切实实提高了企业的制造水平和能力。
随着高速动车组的投产,长客的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上引进了极大地反响,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已经有26个国外合作伙伴和用户到长客参观、访问,洽谈合作和车辆采购。过去长客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大量出口,总体上是中档产品。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设计水平的提升、制造能力的提升,去年澳大利亚的EDI公司看中了长客,和长客合作投标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双层动车组的项目。最后我们在这个项目的投标当中合作胜出。合同总额,长客是3.18亿美元,这在轨道车辆出口项目当中是我们国内的最大一单,也是长客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车辆。这个项目得益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得益于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