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9:00,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北京交通大学为首都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报告题目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航天活动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巨大探索性和创新性。从哲学层面的宇宙观来分析,对无限丰富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对茫茫宇宙的认识,航天领域的活动仅仅只是开始。冲出地球、进入太阳系甚至银河系,航天活动的每一步进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探索、都是一次巨大的创新。
根据天文学家的统计,浩瀚的宇宙中有1000亿个像银河系那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中,行星的数量与恒星的数量大概一样多,即10的11次方×10的11次方等于10的22次方,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太阳这颗普通的恒星被有人居住的行星所伴随吗?如果确有太体存在着生命,它们又是什么样子呢?
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发现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那么,宇宙又有什么样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科学家发现,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物质,而是不发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暗物质,这都引发人类要探索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起源,认识宇宙的结构和组成。其它类似的问题还很多,都需要人类去探索。对这些问题局限在地球范围是无法彻底回答的。所以,人类要认识外部世界,不能仅仅满足于躺在地球这个摇篮,而要跳出这个摇篮,到太空去探索未知世界。今天,通过航天活动,人类对地球、月球、行星、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航天事业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最前沿、增进人类知识最活跃、获得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二是重大的战略性。航天活动内容、质量、规模及其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内涵。美国把太空称为自己的高边疆和战略制高点。提出“空间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太空是人类活动范围的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的第四疆域,这一疆域的活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拓天疆”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战略选择。举例来说现在进行的战争是非接触、非对称的信息化高技术战争,这种战争一刻也离不开航天活动的支持。在战争中,谁能掌握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具有强大的导弹武器并能精确制导,谁就能飞越千山万水,实施准确的打击。据统计,美国在近年来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几场战争中,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气象信息都是依靠卫星系统获得或实现的。美国的基本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在航天活动提供的手段上。我国几十年来一直把航天活动,包括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作为国家重大的战略工程。也就是说,航天活动每一个大的动作和举措都具有战略性,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制高点。
三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并存。航天活动荟萃着众多的科学成果和高新技术,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几亿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投入。例如,一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的造价大约17亿美元(奋进号),每次飞行约5亿美元;哈勃太空望远镜仅制造和发射费就达15亿美元;而国际空间站建造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航天活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同学们一定知道,美国六架航天飞机就有两架机毁人亡,人类月球探测的成功率仅为48%。
但是这个事业也具有很高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例,据统计,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得到的直接和间接回报大约为7—12美元。航天活动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航天活动的“辐射效应”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更加丰厚的回报。比如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重大灾害预报,可减少巨额灾害损失,利用通信卫星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远程教育。航天活动对高新技术的需求,牵引了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诱发和繁衍出众多新的高技术产业。比如,数据传输与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自动化加工、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微波传输和人工智能等主要源于航天事业的激发。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产生的3000多项专利,有1300多项转移到了国民经济领域。从医疗使用的CT扫描仪到儿童尿不湿材料,从大型计算机到仿真技术,无不出自这一浩大工程。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航天工程和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的衍生技术。可以说,航天工程带动了美国整个国家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创新和飞速发展。我国的航天工程也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发展。据统计,约有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直接移植到国民经济众多领域。我国近年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正如去年为今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媒体(人民日报社)评论所说:“如果把我国整体科技事业比做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就是龙头。”充分表明了航天活动的创新带动作用。
四是系统工程性强。任何一次离开地面的航天活动,必然涉及多个系统的有机配合。比如我们的卫星系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测控通信、发射场和地面应用等几大系统组成;而我们的载人航天则由航天员系统、飞船运用系统、载人飞船活动、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等七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由许许多多的子活动组成,一个子系统又由成千上万个元器件组成。因此,我国航天事业长期以来,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任务的规划策划和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