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政府网2>> 重要内容提示
 
我国航天技术改变收视通信难 每年减数百亿自然灾害损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0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5月20日上午9:00,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北京交通大学为首都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报告题目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面向社会、服务国家,我国航天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几十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面貌。比如,通信卫星在我国的电视广播、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电信传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供了上百种业务服务,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以前没有通信卫星,云南、新疆等偏远地区,看不到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有的节目要等五六天后才能看到,在山区和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办法通电话,有了通信卫星,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目前,通信卫星承担了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30路对外广播和8000多部卫星电话传输任务,使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由68%增加到90%以上,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长途自动拨号电话,基本改变了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等边远地区及海防海岛收视难、通信难的状况。航天与教育相结合,是有着9亿农村人口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电视台依靠通信卫星电视广播网播出教育节目,使3千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网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已达200多万人,现有1600多万人在校学习,每年节省培训费十几亿。“村村通”卫星直播平台,解决了全国10万个行政村的电视覆盖盲点。

    卫星遥感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资源卫星目前已存档各类数据100多万景,分发用户部门13万景,相当于覆盖中国国土近100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和极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气象卫星每天给我们传送云图,使气象预报从只能提前1天预报增加到提前2周预报。

    近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卫星遥感对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进行预报和评估,使我国每年可减少数百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遥感卫星在国土资源调查、生态保护、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遥感卫星将形成三个系列一个星座,即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灾害与监测星座,将使遥感卫星应用能为更加广大的用户提供业务服务。  

    我们还利用科学探测卫星、返回式卫星、飞船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活动。这里我给同学们讲几个事例。我国利用空间微重力的特殊环境,开展空间晶体生长研究,成功进行了砷化镓、碲镉汞等半导体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生长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我国还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掌握了有应用前景的空间生物制药技术和方法。

    我们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经过太空育种的种子,可比原有品种增产10%-20%,并且增强了抗旱、抗涝、抗病能力。去年,专门用于空间农作物育种的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搭载了230公斤作物种子,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