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举措,对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形成;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包括有此志愿但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教师和优秀的教育家,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做好这件事情?如何培养优秀教师?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畅言感想。
“愿好事能够办好”,盛连喜接受采访时如此强调。
盛连喜说,“实际上我觉得总理的报告涉及方方面面,但就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话题,竟用了四行半字。这在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
盛连喜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当中试行,当然试行之后也可能推广。我理解这是要在全社会提倡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让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有志从事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我认为意义非常重大,它决不单纯是免除一点学费的问题,其积极意义则需要我们去更深地领悟和学习。
这次总理报告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觉得这个举措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从西部学生的困难补助;免费、教学仪器改造、农村教育全部免费,到教师待遇提高,教学条件改善等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的出台,充分彰显出本届政府视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执政理念。
盛连喜透露,免费政策实施现在已经基本明确,是从今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但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它的试验性,即做好了,会起到示范性的作用。为什么选择的面儿这么小,而不全面铺开?我想政府的核心思想是,好事儿也要把它办好。因为高等教育不是一年就能看出效果。如何把好事儿办好,之后再全面推行,这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另外还要有社会各界的协助和舆论的支持,大家都能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这个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宋梅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