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生态的阿坝。青山秀水间,镶嵌着“国宝故乡”卧龙、“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等众多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机盎然,是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家园。相依相存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驻守在这里的武警森林官兵常年以森林为家,与“国宝”为伴,忠实履行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神圣使命,为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总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州委书记黄新初称赞支队是一支“政治好、思想好、作风好、工作好,战斗力强,执行力强”的过硬部队。州委副书记、州长张东升指出,武警阿坝州森林支队组建以来,围绕阿坝州发展稳定大局,尽职尽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望再接再厉,为保护好阿坝州生态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阿坝作出新贡献。
森林是“地球之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就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类有效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森林官兵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坚决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活动殊死搏斗……

水泵灭火大显神威(林玉鸿 摄影)
森林防火灭火是武警森林部队的根本职能,也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具体实践。每年的冬春季节是川西北高原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一旦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不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国际上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每当冬防季节,广大官兵总是高度戒备,严防死守,确保一声令下、立即出击、迅速扑灭。2006年1月2日14时50分,松潘县川主寺元坝子村发生森林火警。松潘县林业局向武警松潘森林大队下达了扑火救援指令。迅即,一队“桔红”紧急集结,立即赶赴火场。狂风劲吹,火借风势迅速蔓延。面对危情,教导员尹波亲自上阵,带领党员、骨干组成的突击队冲入火线实施灭火,其余人员紧随其后清理余火。闻讯赶来的阿坝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田晓丹率领州林业局原局长何文涛、松潘县委书记黄芝林、县长何强等领导和当地100余名群众也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在九寨沟管理局章小平局长和在中队蹲点的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政治部刘树荣主任的联合指挥下,水泵组迅速从40米外的山间小溪架设水带,队长刘飞翔、指导员高德军和战士王军端起水枪扑向火海,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凶猛的火魔被官兵降服。近年来,支队先后出动兵力5000余人次,成功地扑救了白湾、平桥、东龙沟等38场森林火灾火警。
闻名遐迩的九寨沟风景区因辖区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这里山水秀美,风景秀丽,被人们誉为“童话世界”、“人间天堂”。为了保护这块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到九寨沟观光的游客一律实行“沟里游、沟外住”。然而,自2005年以来,人们忽然发现在九寨沟内又多出了一个“寨子”,它就是被誉为“第十寨”的武警九寨沟森林中队日则保护站执勤点。官兵们威武的警姿、文明的举止,不仅成了景区内又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成了不法分子一道难以逾越的钢铁屏障。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分子把致富的眼光瞄向了九寨沟风景区,把发财的魔掌伸向了这里。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后山有一种名为白钨的珍稀矿物,价格昂贵。当地一些村民在外地商人的蛊惑下,纷纷上山偷挖矿石,不仅破坏了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植被,而且直接影响了著名的黄龙“五彩池”水源。“五彩池”是由富含高钙物质的水历经千万年流淌、冲刷,在山坡上自上而下形成的数千个钙化池。阳光照射在钙化池内的水中,反射出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五种色彩,俗称“五彩池”。黄龙、九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特有的“五彩池”堪称世界奇观。为了坚决打击滥采的非法行为,在黄龙管理局局长唐思远的率领下,由林业公安、黄龙管理局保卫人员和武警松潘森林中队共同组成了森林护卫队,担负巡山任务。据统计,自2002年组建以来的,支队共派出林政执勤人员共345次,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生态的行为,有效地保护了驻地的森林植被和生态安全。
濒危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朋友。保护好它们的安全,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安全。森林官兵们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履行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职能……

武警官兵与大熊猫在一起(林玉鸿 摄影)
卧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地处邛崃山麓,是我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保护特区,也是“中国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如果把阿坝比作是熊猫的故乡,那么卧龙就是“国宝”的摇篮。自从1869年法国神甫大卫在卧龙发现首只大熊猫以来,这种憨态可掬、灵性十足的古老动物便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保护好这个珍贵的稀有动物种群,成了人类共同的责任和愿望。与卧龙共同构成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圈的九寨、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生活着一种叫小青羊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它们形似藏羚羊,但有着比藏羚羊更鲜美的肉质。近年来,当地一些不法分子与外地一些不法商人相互勾结,频繁猎杀小青羊向广东、海南等地贩卖,对小青羊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这一濒危动物种群,从2005年开始,武警松潘森林大队配合当地林业公安部门先后3次开展了打击偷猎、贩卖小青羊专项活动。在当地警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度数量骤减的小青羊物种在保护区又得到了恢复。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旅游景区,生态建设与人为破坏往往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给这里的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严重挑战。森林官兵们始终坚持教育与帮扶并重,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良好的环境……
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张东升每次慰问部队或参加双拥共建工作座谈会时都强调指出:武警森林部队履行职能使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唤启人们内心深处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素有“童话世界”、“人间瑶池”、“熊猫之乡”之称的九寨、黄龙、卧龙三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以她们独特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在进入九寨沟、黄龙、卧龙风景名胜区旅游环线上的公路两旁,武警森林部队与州、县共同设计和修建了题为“携手维护绿色生态,共同构筑和谐家园”的大型户外宣传牌,给南来北往的游客留下了深深印记。
武警森林支队先后派出宣传小分队80余组(次),深入到12个重点林区、景区、自然保护区,张贴宣传画5600余张,印发宣传品45500余份,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生态环保的法律规定,极力实践情注绿色生态,爱洒熊猫故乡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阿坝州党委政府积极遵循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和“天保工程”,林业发展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思想指引下,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逐步向良性恢复。武警阿坝州森林支队党委“一班人”认为,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必须标本兼治。在大力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官兵们积极帮助驻地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实现脱贫致富。官兵们“驻守一方,帮扶一片”,主动与驻地贫困村寨结对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组建以来,他们先后9次派出军医为驻地群众义诊,救济驻地群众大米、面粉16000余斤,组织官兵捐赠衣物1800余件,共计捐款10余万元,动用军车40多台(次)为群众运送大量建设和生活物资,帮助21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与此同时,藏羌儿女对大山大河大树的信仰,也深深地感染着森林官兵,他们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建造“森林卫士林”活动。每逢高原树木生长的季节,座座高山峡谷间便撒满了官兵们植树造林的身影。如今,“森林卫士林”面积达1800余亩。官兵们积极参与驻地经济建设,为驻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阿坝州委、州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赞誉为“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