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7年第9次新闻发布会6月4日(本周一)下午16时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同志介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关情况。
[中国教育报记者]这次规划中第一次明确写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4%,以现在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水平来推算,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有没有分步的时间表?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陈伟光]这个问题不光是你关心,全社会都关心,这也是“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当中非常实、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能够把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明确写到规划当中,首先就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发展教育、加大投入这样一个决心,这对我们搞教育财务工作的同志来说,对整个教育战线来说都是振奋人心的。
对于这个4%能不能实现,当然有不少同志心存疑虑,但是我们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有充分依据的,4%的提出也是有依据的,而且把它作为一个目标也是有依据的。这几年大家都看到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制度的建设、法律的规定,对教育投入都作了不少规定。比如在《教育法》当中规定了三个增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提出来教育经费增长要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对教育经费方面都作了阐述。所以这些法律、制度,可以说对我们实现4%这个目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的法律规定,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会努力按照这个去做。从这几年财政状况来看,财力不断增强,每年都有很多超收,国家在超收的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经费用于教育方面。所以经过各级政府努力,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都会有利于实现这个4%的目标。
这几年教育经费投入确实有了很大增加,比如2005年,教育经费总量已达到8418亿元,其中财政性的是5161亿元,每年增长幅度都在15%—16%,甚至是18%。所以财政拨款增长幅度更高。从这几年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来看,今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我们认为实现4%的目标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项目,比如去年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这个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今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另外,我们正在实施的还有加强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项目。比如实施职业教育实用基地建设、示范性中等教育项目,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项目等,这些投入都在百亿以上。所以我们认为,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都会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
我们认为增加教育投入是各级政府的任务。从现在来看,各级政府这几年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重视,措施越来越多,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当然,也有部分省还没有完全做到法定增长的要求,如果这些省也能够依法做到增加教育投入,对整个全国教育经费的增长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我认为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通过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现有的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好,把这些法律规定都认认真真的落实,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够逐步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实现4%这个目标是有足够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