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政府网3>> 重要内容提示
 
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 抓好京杭运河扩能改造等6项重点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7月5日上午8时30分,交通部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及新闻发布会。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开幕式由交通部副部长徐远祖主持,交通部部长李盛霖作会议主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发言。

    [李盛霖]: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要紧紧抓住“十一五”这一关键时期,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沿海港口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适应度接近1∶1。主要港口进出港航道基本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加快内河集疏运通道建设,实现高速公路与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主体港区的零距离衔接。积极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海运融资、保险、交易、咨询等现代海运服务业。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加大老码头更新改造力度,加快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临港工业区的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

  第二,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建设。加快落实《“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充分发挥黄金水道在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骨架作用。重点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使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太仓,推进深水航道进一步向上延伸的协调和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长江干线的重点河段整治工程。加快重要支流航道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湘江、嘉陵江、赣江、汉江等重要通航河流梯级开发进程。完善库区通航设施、安全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升船机建设,支持三峡坝区翻坝公路建设,实施长期翻坝方案,提高三峡过坝运输能力。加快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建设,拓展港口功能,实现港口结构升级,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干支直达、江海联运、顶推船队和集装箱运输,逐步形成煤炭、矿石、集装箱、石油及液化气、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运输体系。继续加快推进西江航运干线、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澜沧江、黑龙江、淮河等内河的建设,重点开展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在全国形成超过1万公里的三级以上航道。继续扶持非水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水运发展,加快内河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推动内河港口产业升级。

  第三,京杭运河扩能改造。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把充分发挥京杭运河航运作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扩能升级,改善通航环境,通过能力增长40%。重点加快山东段扩能延伸、苏北航段航道三级升二级、江南四级升三级的改造工程,使航道等级分别提高到可通航2000吨级和1000吨级船舶标准;全面完成苏北段船闸扩能工程;加快济宁、徐州、杭州等六个主要港口建设,加大碍航桥梁改造力度。充分发挥五省一市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排堵保畅工作。同时,要做好京杭运河航运发展与申遗保护、南水北调的协调工作。

  第四,现代海运船队建设和结构调整。加快调整船队结构,扩大五星红旗船队规模,加快干散货、油轮、集装箱等专业化大型船队发展,明显提高海运船队的技术水平,提升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运力规模达1亿载重吨,进入世界前三位。加快推进LNG船、危险化学品船、商品汽车滚装船等特种专业船舶发展,积极发展旅游客船、客滚船等船舶。继续巩固大型国有航运企业的主导地位,继续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的航运企业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内河船型标准化。完善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政策措施,加强标准船型研发、现有船型比选以及落后船型淘汰等工作。加快推进长江、京杭运河、西江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优化运力结构,促进船舶大型化,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提升内河航运竞争力。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00吨以上,长江干线达到1000吨以上,京杭运河平均吨位进一步提高。积极商有关部门建立推进长江船型标准化的引导资金,建议地方积极争取建立专项资金,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第六,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基本完成渤海湾等六大重点水域的设施布局和装备配置,救助飞机和船舶装备水平高,机动性强,可对险情进行及时救援,加快建设溢油控制清除装备和抢险打捞装备,加强沿海港口、长江干线水路交通应急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本建立起海陆空搜救体系,初步形成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统。其它水域也要加大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