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为统领,以“农业科技创新年”为契机,采取六项措施,着力创新农业示范园区工作,带动全县农牧业的更大发展。 健全园区建设工作机制。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各方有生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完善园区经营机制,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行经营的机制,确保园区的运营管理规范、有序。 提升核心区科研水平。按照“一区五园”的建设理念,突出科研功能的领先地位,通过建设运行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基地、农业科研中心等举措,把核心区打造成互助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突破科技推广瓶颈。一方面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通过充实农业科技队伍,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另一方面创建农业科技应用平台,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产业优化改造。 壮大树莓产业发展。按照“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继续扶持企业建成可实现育苗370万株规模的树莓现代化育苗中心,带动新建树莓生产基地2500亩,为企业提供年产1万吨的原料。同时,积极引导并扶持企业建成莓类组培研究中心,开展专业莓类研究和推广,填补我省莓类现代化育苗的空白。 促进农业观光旅游。继续打造威远镇南片区、塘川镇总寨片区、台子乡台子片区等设施农业旅游采摘、休闲观光旅游点,形成“旅游景点—配套设施—旅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力争使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成为互助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创建农牧业特色品牌。积极加大品牌化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申报知名品牌、免检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措施,创建“互丰”牌油菜、“互助八眉猪”等具有浓郁互助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品牌。(记者 赵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