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热”背后的生存尴尬待规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4 15:1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傅勇涛)各地民办博物馆近年来大量兴起,却普遍存在功能比较单一和藏品管理、展览水平低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认为,需要政府“规范”与“扶持”齐发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随着民间收藏火热,民办博物馆雨后“春笋”般兴起。吕建中委员说,截至2012年底,全国民办博物馆有647家,拥有藏品687.8万件(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然而,大部分民办博物馆还处在探索阶段,藏品管理、展览水平、服务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完善。在吕建中委员看来,目前采取企业注资、个人注资等办法解决民办博物馆运营保障,局限性比较大。他说,大部分民办博物馆个人投入占85%左右,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模式单一的状况比较突出。

    吕建中委员说,民办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更要关注它的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

    吕建中建议,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促进民办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向民办博物馆提供捐赠的专项政策,可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