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2014年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天津将着力推动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合流制地区改造、河道综合治理及水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等五项重点任务,计划治理废水直排企业529家,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渗坑92处,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65家,封堵、切改入河排污口279个;改造城市雨污合流制地区31.9平方公里,铺设截污管道260.2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3座,配套管网476公里;综合治理青龙湾减河等一、二级河道12条、142公里;完成水污染源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及于桥水库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今年全市各参建单位将投入更多力量,以更大力度推动各项治理任务顺利实施。截至目前,今年清水河道行动已完成工业污染源治理27家,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渗坑10处,治理入河排污口门73个,铺设合流制地区截污管道7.9公里,新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配套管网48.54公里,清淤整治二级河道38.72公里,其他各项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预计3月底将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又讯 为防止冬季冰面积存垃圾、漂浮物影响河道水质,促进景观河道水体循环净化功能,市水务部门安排于桥水库加大放水流量,在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引滦向海河生态补水,并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水系循环,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面貌。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清水河道行动有关要求,自今年起,本市城市生态环境补水将打破往年常规补水方式,由应急补水变为常态化补水,除降雨期和冬季封冻期外的其他时间,每天都有适当水量补充进入海河。此外,今年还扩大了水循环范围,由中心城区扩展到环城四区,在原有中心城区21条河道的基础上,新增环城四区二级河道26条,其中包括东丽区的西减河等8条河道,津南区的洪泥河等6条河道,西青区的南运河等9条河道,北辰区的北丰产河等3条河道。通过实施常态化补水和扩大水循环范围,使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一、二级景观河道水体“动起来、活起来”,改善水生态环境面貌。 |